北平雄镇翼幽燕,千里潮河朔漠连。
司马高台闻夜吹,卢龙古塞入秋烟。
开疆竞说分三卫,筹国何因弃外边。
叹息宁封南徙后,遂令烽火达甘泉。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北平雄镇翼幽燕,千里潮河朔漠连。

司马高台闻夜吹,卢龙古塞入秋烟。

开疆竞说分三卫,筹国何因弃外边。

叹息宁封南徙后,遂令烽火达甘泉。

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是元太祖所建,为元代的边防重镇。“蓟州”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雄镇翼幽燕”,意思是蓟州作为北边的重镇,如同鸟翼一样庇护着幽燕地区。“千里潮河朔漠连”,意思是蓟州与潮河、朔漠相连,地势险要,是保卫边疆的关键之地。

司马高台闻夜吹,卢龙古塞入秋烟。

司马高台,指蓟州附近的山峦或高地上的瞭望台。“夜吹”,可能是指夜晚的风声,也可能是指战争的声音。“卢龙古塞”,指的是长城以北的边塞地区,这里有许多古代的烽火台。“入秋烟”,指的是秋天的时候,天气转凉,云雾缭绕,仿佛烟雾弥漫在卢龙古塞上。

开疆竞说分三卫,筹国何因弃外边。

开疆,即开拓疆域,扩大领土。“分三卫”,指的是元朝将边境划分为三个部分。“筹国”,指的是为国家制定战略和计划。“弃外边”,意味着放弃边疆地区,导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叹息宁封南徙后,遂令烽火达甘泉。

宁封,即被迫离开家乡,迁徙到其他地方。“南徙后”,可能是指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遂令烽火达甘泉”,“遂令”表示结果,“烽火达甘泉”,意味着由于战乱等原因,烽火信号传到了远方的甘泉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的作品,写于蓟州。诗中描绘了蓟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边防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分裂、放弃边疆地区的担忧。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蕴含深远的意义,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