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曾奉使西洋,历十四万里行程,海上御长风,宣布皇仁,乌弋黄支咸受吏;
我忝提刑北地,值三五中秋佳节,樽前延皓月,忽惊噩耗,苍葭白露倍伤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君曾奉使西洋,历十四万里行程,海上御长风,宣布皇仁,乌弋黄支咸受吏
    【注释】 “君曾奉使西洋”指的是某人曾作为使者前往欧洲。“历十四万里行程”表示他走遍了十四万英里的路程。“海上御长风”意味着在海上抵御长风吹拂。“宣布皇仁”指宣扬皇帝的仁德。“乌弋黄支”是古代对远方地区的称呼。“咸受吏”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都受到管理。
    【译文】 您曾作为使者前往欧洲,历经十四万里的长途跋涉,在海上抵抗着强劲的海风,向远方传达着皇帝的仁德,使得遥远的乌弋黄支等地区的人都受到了管理。

  2. 我忝提刑北地,值三五中秋佳节,樽前延皓月,忽惊噩耗,苍葭白露倍伤神
    【注释】 “忝提刑北地”意为担当司法之责于北方之地。“值三五中秋佳节”中的“值”表示正值、恰逢。“三五中秋”通常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樽前延皓月”是指在酒宴中举杯邀请月亮一同饮酒。“苍葭白露倍伤神”中的“苍葭”是指芦苇,而“白露”指的是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转凉,草木开始凋零。“倍伤神”表达了作者因为突如其来的噩耗而感到非常悲痛和失落。
    【译文】 我作为司法官员负责治理北方事务,正值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时节,我们在酒桌前邀请明亮的月光加入我们的欢宴。然而,突然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让我悲痛欲绝。特别是在这个渐近秋天,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里,这样的消息更加令人感到悲伤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不同背景人物的生活境遇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特殊时间节点上的不同心境。通过对比他们的活动(如外交任务与地方治理)以及他们所处的节日氛围(中秋佳节与突发的噩耗),诗人巧妙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场景。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的主题——命运无常与人性的脆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庄重又哀伤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精心选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有效地传达了其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