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坛坫盛金台,未预宾筵末座杯。
天北剑光沈督亢,海东云气接蓬莱。
骚情不乱灵均笔,选体能精子美才。
垂老明山一携手,半生襟抱为君开。

诗句释义

  1. 当年坛坫盛金台,未预宾筵末座杯。
  • “坛坫”指的是古代帝王举行宴会的地方。“金台”通常指富贵之地或重要场所。这里表达诗人曾经有机会参与重要的宴席但未被邀请。
  1. 天北剑光沈督亢,海东云气接蓬莱。
  • “天北”和“海东”都是泛指北方和东方的方位。“剑光”和“云气”分别象征着武力与文采。“沉督亢”和“接蓬莱”可能指的是某种力量或影响深远。
  1. 骚情不乱灵均笔,选体能精子美才。
  • “骚情”是指屈原的《离骚》情感,而“灵均”是屈原的字。《离骚》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作品。“选体”可能是指选拔人才的方式或是某种特定的文体。
  1. 垂老明山一携手,半生襟抱为君开。
  • “垂老”指的是年老时。“明山”可能是一处风景名胜或者是作者自己的名字(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襟抱”意为胸怀。“为君开”表示为了君主而开放自己的胸怀。

译文
当年我有幸参加金台的宴会,没有成为末座之杯旁的人。
天之北有剑光映照,地之东有云气相连。
我的诗思不被《离骚》扰乱,我的选材能展现才华和美。
我已垂暮,仍愿意在明山与君携手,用一生的胸怀为你敞开心扉。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昔日文人生涯的一种回顾和感慨。首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未能参与到重要的宴会中,感到遗憾和不甘。第二句中的“天北剑光”“海东云气”则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图景,象征着诗人的抱负和远见。第三句通过引用屈原的《离骚》,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才华的重视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性。第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但仍愿意为国家、为君主奉献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