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髻,三尺刀。
仇人头,在女腰。
渭水深,华山高。
血风腥,天冥冥,手提髑髅气峥嵘。
法吏执之付以理,女欲报仇,先办一死。
后来又有庞娥亲,千古英雄在女子。
【注释】:
- 秦女休行:即《秦妇吟》,唐朝陈鸿作,记述唐代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起义的史事。
- 一尺髻:指女子的发髻。
- 三尺刀:指女子的佩刀。
- 仇人头:指王仙芝、黄巢之头。
- 渭水深:指渭水之水深,喻指黄巢起义军之强大,难以消灭。
- 华山高:指华山之高耸,象征起义军之威武不屈。
- 血风腥:形容战场血腥,气氛阴森。
- 天冥冥:天色昏暗,暗示战争的残酷性。
- 髑髅(dúláo):死人头部。
- 法吏执之付以理:指执法官员将王仙芝、黄巢之头交给朝廷处理。
- 女欲报仇,先办一死:指秦女休欲为王仙芝、黄巢复仇,必须先死。
- 庞娥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这里指代那些敢于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鸿所作《秦妇吟》的序文。全诗共五十六句,前半部分写秦女休与丈夫被迫离乡,在途中被官兵抓去,受尽折磨而死;后半部分写后来又有一个叫庞娥的女子为父报仇,最终杀死了王仙芝、黄巢,成为千古英雄。诗中充满了悲愤和不平之气,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英雄气概。
诗的第一句:“秦女休行”,直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和主人公——一位名叫秦女休的女子,她被迫离开家乡去远方谋生,却不幸遭遇官兵的捉拿,并遭受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这一开头就奠定了整首诗悲伤、沉重的基调。
诗人描述了秦女休的悲惨遭遇。她被官兵抓去之后,受到了残酷的虐待,甚至被斩首示众。这种极端的刑罚让人感到震惊和悲痛。而“血风腥”更是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血腥场面,使人仿佛能听到战场上厮杀的声音,感受到那种压抑和恐怖的氛围。
诗歌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法吏执之付以理”一句,引出了另一个令人振奋的画面。虽然秦女休已经死去,但她的丈夫并没有放弃复仇的决心。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正义的胜利,这是一种对生命尊严和信仰的坚守,也是对人性中那份坚韧和勇敢的赞美。
诗人以“后来又有庞娥亲”一句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前面的“法吏执之付以理”,也预示着一个更为英勇的故事即将展开。而这个英雄的名字——“庞娥亲”,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不仅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也成为了激励后人前行的力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不畏强权的形象。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于人性、勇气和正义的思考和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