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封齐廿八世,春禘秋尝长有事。
犹从三代识遗声,每见九夷朝祭器。
器历商周制度工,相传丁癸及桓公。
花纹不似莱人物,法象仍疑两敦同。
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夏后璜偏入向魋,鲁宫宝又归阳虎。
历下秋风动夕萤,古来神物亦飘零。
谁知柏寝千年器,异日还陈汉武庭。

齐祭器行

诗题注释: 太公封齐国后,有28代国君,他们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祭祀祖先。从这些祭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与夏商周三代相似,而九夷的祭祀也显示出了这种传统。在制作祭器时,他们会参照商周时期的制度,并且还会根据丁、癸等年号来标记。虽然这些祭器上的纹路并不像莱国的人物,但是它们的法象仍然被怀疑是两个敦鼎相同。牛山下,有人为牛王流涕,这可能是因为牛王的死对人们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器中的光华才会被挖出来。夏朝的璜王偏心于向魋,鲁国的宝鼎又回到了阳虎手中。在历下,秋风中会吹动夕萤,古代的神物也会飘零。谁也不知道柏寝千年的祭器会在异日陈设在汉武的庭中。

译文:
太公被封为齐国后,有28位国君,他们每年都在春天和秋天进行祭祀。从这些祭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与夏商周三代相似,而九夷的祭祀也显示出了这种传统。在制作祭器时,他们会参照商周时期的制度,并且还会根据丁、癸等年号来标记。虽然这些祭器上的纹路并不像莱国的人物,但是它们的法象仍然被怀疑是两个敦鼎相同。牛山下,有人为牛王流涕,这可能是因为牛王的死对人们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器中的光华才会被挖出来。夏朝的璜王偏心于向魋,鲁国的宝鼎又回到了阳虎手中。在历下,秋风中会吹动夕萤,古代的神物也会飘零。谁也不知道柏寝千年的祭器会在异日陈设在汉武的庭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祭祀的场景,通过对祭器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古代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通过对祭器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