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十二月,游子向吴兴。
榜人问何之,不言但沾膺。
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茔域。
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此来海虞两月日,裁得白金可半镒。
归来入门不暇餐,直走山下求兄棺。
湖中雪满七十峰,江山对君凝愁容。
冬尽月向晦,慈亲倚门待。
果见兄骨归,心悲又以喜。
如君节行真古人,一门内外唯孤身。
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岖州里良苦辛。
君向余太息,此事不足言。
遥望天寿山,犹在浮云间。
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
神州已陆沉,菽水难为计。
岂无季孙粟,义不当人惠。
世无汉高帝,饿杀韩王孙。
宁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
时人未识男儿面,如君安得长贫贱。
读书万卷佐帝王,传檄一纸定四方。
拜扫十八陵,还归奉高堂。
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唯有袁安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北风十二月,游子向吴兴。(北方的寒风吹过了十二月,游子向着吴兴进发。)
- 注释:北方的寒冷的风,吹过了十二月,表示时间已经到了冬天,而“游子”指诗人自己,他正在前往吴兴(今浙江省嘉兴市)。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北风来表达旅途的艰辛和寒冷,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 榜人问何之,不言但沾膺。(船上的人问诗人为何要离开家乡,诗人没有回答,只是感到内心激动。)
- 注释:榜人是指船上负责招揽生意的人。何之?即“去哪里”。沾膺,形容心中充满激动和感慨。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不想透露自己的去向,但又无法隐藏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 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茔域。(经过三年的战争,家乡变得一片混乱,哥哥无法回到家里安葬。)
- 注释:干戈指的是战争的武器,暗乡国表示家乡被战争破坏,哥哥已经去世。茔域是指墓地。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家乡的混乱和哥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感慨。
- 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此来海虞两月日,裁得白金可半镒。(家中有母亲和孩子一个人,他们背负着粮食行走千里,因为贫穷而感到痛苦。我来到海虞两个月,只得到了白金可以兑换半两钱。)
- 注释:高堂指的是高大的房屋,象征着家庭的重要性。母和孩子指的是家庭中的母亲和孩子,他们承受着生活的重担。负米表示背起粮食,百里表示走了很长的距离。伤哉表示因痛苦而悲伤。裁得白金可半镒,意思是得到的白金可以兑换半两钱。
- 赏析:诗人通过叙述家庭的困苦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关切和同情。
- 归来入门不暇餐,直走山下求兄棺。(回到家门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来得及,就急忙下山去找哥哥的棺材。)
- 注释:进门不暇餐表示回来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说明诗人急切的心情。直走山下求兄棺,表示为了找到哥哥的棺材,不顾一切地跑下山去。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极度悲痛中的行为,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感受。
- 湖中雪满七十峰,江山对君凝愁容。(湖中的雪山覆盖了整个湖面,远处的山峦也似乎在为这位朋友忧愁。)
- 注释:对君凝愁容,意为对着远方的朋友忧愁的面容。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友人离世的沉痛和哀伤。
- 冬尽月向晦,慈亲倚门待。(冬天即将过去,月亮也变得暗淡无光,母亲倚靠在门口等待。)
- 注释:慈亲,指母亲。倚门待,意为倚靠在门口等待。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母亲在冬夜中等待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儿子离去的思念。
- 果见兄骨归,心悲又以喜。(终于看到哥哥的遗骨回来了,心中充满了悲伤又感到一丝喜悦。)
- 注释:果见,意为果然看到。兄骨归,意为哥哥的遗骨回来了。心悲又以喜,意为心中充满了悲伤又感到一丝喜悦。
- 赏析:诗人在得知哥哥的遗骨已经归来的消息时,内心经历了从悲伤到喜悦的情感变化,反映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 如君节行真古人,一门内外唯孤身。(你这样的节操和行为真是古人的表率,你一个人在家庭内外都显得孤单。)
- 注释:如君节行真古人,意为你这样的节操和行为真是古人的表率。一门内外唯孤身,意为家庭内外只有你一个人显得孤单。
- 赏析:诗人通过赞扬对方的品德和节操,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钦佩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对方在家庭中的孤独地位,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感和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
- 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岖州里良苦辛。(离开军营回家时带来美味的食物,是为了奉养母亲。在艰难的州里生活,是非常辛苦和不容易的。)
- 注释:出营甘旨入奉母,意为离开军营回家时带来美味的食物,是为了奉养母亲。甘旨通常指美味佳肴。崎岖州里,意为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良苦辛,意为非常辛苦和不易。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表现了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压力。
- 君向余太息,此事不足言。(你向我问及此事而叹息,这件事实在不值得一提。)
- 注释:太息,意为叹气。此事不足言,意为这件事实在不值得一提。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对方是否愿意谈论这件事,表现出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和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关心的感激之情。
- 遥望天寿山,犹在浮云间。(远望着天空中的天寿山,它依旧在浮云之间。)
- 注释:天寿山,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某种象征意义。犹在浮云间,意为仍然在浮云之间。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天寿山的远望,表达出对遥远地方或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
- 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长久地叹息,未能到达那里(指天寿山),尘沙已经淹没了中原大地。)
- 注释:长叹未及往,意为长久地叹息,未能到达那里(指天寿山)。尘沙没中原,意为尘沙已经淹没了中原大地。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未能到达天寿山的遗憾和对尘沙淹没中原的感叹,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和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担忧。
- 神州已陆沉,菽水难为计。(神州(指中国)已经沦陷,难以用普通的饭食来供养全家。)
- 注释:神州,指代中国。陆沉,意为沦陷。菽水,指普通的饭食。难为计,意为难以用普通的饭食来供养全家。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中国沦陷和普通饭食难以供养全家的担忧和无力感,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 岂无季孙粟,义不当人惠。(难道没有像季孙那样的粮食救济吗?正义不应该给人恩惠作为回报吗。)
- 注释:季孙,古代齐国大夫季康子的名字。《论语·八佾》中提到:“齐景公宴乐,季平子相礼,孔子命申儒设礼焉。”此处季孙可能暗喻季平子。粟,指粮食。义不当人惠,意为正义不应该给人恩惠作为回报。
- 赏析:诗人通过提出问题“岂无季孙粟”,质疑是否有人能够提供帮助或救济自己。然后回应“义不当人惠”,表达自己认为正义不应以恩惠作为回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平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 世无汉高帝,饿杀韩王孙。(世上没有汉朝的高祖皇帝,却饿死了韩王的儿子韩王孙。)
- 注释:汉高帝,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韩王孙,指韩国国王的儿子。
- 赏析:诗人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不同时代统治者统治方式和对待百姓态度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宁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宁愿忍受别人的轻视,也不感激一个漂母的恩情。)
- 注释:少年侮,指的是年轻的欺负或侮辱。漂母恩,指的是一个漂母(即乞丐)施舍食物给她,她因此而铭记在心中并报答之恩。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宁愿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也不感激别人给予的帮助或恩情的态度,反映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接受和对他人恩情的无视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弱者的关怀和同情。
- 时人未识男儿面,不知高义内中藏。(当时的人们不认识他的真面目,不知道他的高尚品格深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