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
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
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
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
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型一般要结合诗句的内容、手法、修辞等进行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原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
“谒夫子庙”是全诗的第一句,点名了主题,表明作者来拜谒孔子庙的目的。
(2)
第二句“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写孔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道统三王大”,以“大”字强调孔子的崇高地位;“功超二帝优”,突出孔子的功绩超过古代两个伟大的帝王。
(3)
第三句“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写孔子为世人传道授业解惑而立下不朽之功。
(4)
第四句“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写拜谒时看到的孔子庙堂之景象。
(5)
第五句“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写拜谒后听到的音乐和见到的书籍。
(6)
第六句“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写祭祀活动场面宏大,孔子教化的足迹遍及九州大地。
(7)
第七句“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写战争年代孔子学说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借助于庙堂之上的计谋。
(8)
第八句“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写拜谒孔子庙时看到的景象:一棵苍劲的老桧树,枝叶茂盛地伸展着;清澈的洙水环绕着孔子墓地流淌。“老桧”与前文的“老桧当庭”对应,都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9)
第九句“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写拜谒孔子庙时的情景。
【答案】
(1)
①第一句点明拜谒孔子庙的主题。②第二句用一个“大”字强调孔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崇高地位;用“超
过”二字突出孔子的功绩超过古代两个伟大的帝王。③第三句写孔子为世人传道授业解惑而立下不朽之功。④第
四句写拜谒时看到的孔子庙堂之景象。
译文:
道统继承三代王道,功绩超越夏商两代君王。
儒学成为圣人之道所系,我的志愿在传授《春秋》经义。
车马服饰按照周礼制度,弟子们恭敬地遵守礼仪。
祭坛上传来乐声和歌声,墙壁上有古书供人阅读。
祭祀时用的俎豆传布到各地,孔子的教化遍及九州大地。
独自保全了兵荒马乱的岁月,没有依赖朝廷上的谋略。
参天古桧矗立在庭院,清澈的洙河环绕着墓地流过。
一旦来此瞻仰孔庙,就像能跟从孔子学习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谒孔子庙之作。首联点明拜谒的目的,即“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颔联写孔子在儒家学
派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功绩。《论语·先进》说:“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见孔子是儒
学的创始人。他在创立儒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儒家学派得以建立和发展。这一联就是写他开创儒学事业的伟绩。
颈联写拜谒时看到的孔子庙堂之景象。这两句是诗人拜谒时的所见。“车服”“威仪”、“宅闻”都是指庙
堂。“先公制”“弟子修”是指孔子生前的情况。这两句的意思是,孔子生前就制定了一套车马服饰制度,弟子们也
十分尊敬孔子的礼法。
颔联写拜谒时看到的孔子庙堂之景象。尾联写拜谒后的感想。这两句是诗人拜谒之后的感慨和体会。“一来
如得与从游”一句,意思是拜谒孔子庙之后,好像又回到了孔子身边,可以跟他一起去游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