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子德自燕中西归省我于汾州天宁寺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注释:

  1. 燕台:指代燕地的台城。台城是三国时建业(今南京)城门上建的观楼,晋朝改称东府,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城内建了“台城”,作为都城。后来这里就指代了台城的旧址,即今南京的秦淮河北岸一带。2. 注问书:书信往来。3.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天空中一群乌鸦飞去,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开始南迁。4.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大家穿着厚重的冬季衣物,唯独自己偏爱稀疏的黑色帽子。5.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骑着轻便的马,一路寻找樵夫和渔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他的好友子德的,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共分为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第一句“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描述了诗人与子德分别的情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在燕台分别,诗人不断地收到子德的书信,询问自己的生活状况。这里的“注问书”指的是书信往来。
    第二句“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空中一群乌鸦飞去,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开始南迁。这里的“乌”和“雁”都是鸟类的名称,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
    第三句“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大家都穿着厚重的冬季衣物,唯独自己偏爱稀疏的黑色帽子。这里的“班衣重”指的是冬季衣物厚重,“皂帽疏”指的是黑色帽子稀疏。
    最后一句“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描绘了一幅诗人骑马寻找朋友的画面。他骑着轻便的马,一路寻找樵夫和渔民,希望能找到他的朋友。这里的“轻身”指的是轻便的马匹,“款段”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