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应渔父楫,得共鄂君船。
隼击高秋健,鸡鸣后夜偏。
日愁夸父逐,石畏祖龙鞭。
梦里裒衣叠,循来蒜发芊。
歌风还馺遝,醉目且婵娟。
自笑穷禅客,枯心为汝骞。
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
岂应渔父楫,得共鄂君船。
隼击高秋健,鸡鸣后夜偏。
日愁夸父逐,石畏祖龙鞭。
梦里裒衣叠,循来蒜发芊。
歌风还馺遝,醉目且婵娟。
自笑穷禅客,枯心为汝骞。
注释:
- 云间:这里指代诗人的住所或所在的环境。
- 董得仲: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名字不详。
- 投赠:赠送。
- 三十二韵:即三十二字,表示诗歌的数量。
- 依次:按照顺序。
- 岂应:岂应该。
- 渔父楫:渔夫的船桨。
- 得共:能够共同。
- 隼击:指雄鹰搏击。
- 高秋:高远的秋天。
- 鸡鸣后夜偏:指鸡鸣之后,夜晚开始。
- 日愁:太阳使人忧愁。
-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巨人,被追得口渴而化为山。
- 祖龙:秦始皇,姓嬴名政。
- 裒衣叠:整理衣物。
- 蒜发芊: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
- 馺遝(yù tǎ):歌声繁复。
- 婵娟(chán juān):美丽的月光。
- 穷禅客:穷困潦倒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董得仲对友人的一首七言律诗的回应。全诗共四十四个字,分为四组,每组八句,每句五字,共二十一句,押韵平仄分明,节奏舒缓。
诗人开篇就表达了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和对鄂君船的羡慕。接着,他描绘了秋天雄鹰搏击的场景,以及鸡鸣后夜晚的景象。然后,他描述了太阳使人心烦意乱、石头让人畏惧的画面。在梦中,诗人整理了自己的衣物,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日子。
诗人描述了自己唱歌时的快乐和陶醉,以及看到美丽月光时的愉悦。最后,诗人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