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底冰棱午未销,漫劳弓剑问萧条。
敝裘难称欧丝茧,秃发羞看插鬓貂。
贳酒阳昌何处典,弹冠贡禹不堪招。
缁衣皂帽真吾有,揽镜依然慰老樵。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要结合注解,通过联想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1.颈联:典出《汉书.贡禹传》:“禹见齐俗奢侈,乃建议曰:‘郡国官户不足于度,请以齐故相东平匡衡为丞相,封其子章为列侯,因发畜马食谷至函谷关,以赈贫民。’上从之。”又:“禹年老白首,上疏乞骸骨归,赐告上林中渭阳宫馆,及免就第,上赐御袍一袭,新帛絮三斤,钱十万。”(《汉书·贡禹传》)“贳酒阳昌何处典”即指代“买酒到阳昌典当”。
2.末联: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光武皇帝时,有同舍(同学)少年郎,贵游子弟,皆闻震名而往归焉。同舍少年竞进,或不如也,独呼 阿 杜 (杨震字)而不名耳。”(《后汉书·杨震传》)“弹冠贡禹不堪招”意指杨震拒绝与权贵同流合污的行为。“揽镜依然慰老樵”意指杨震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时,仍然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答案】
(1)译文:
屋檐下冰棱未消中午时分,我无心问这萧条景象。
破旧皮衣难以掩盖欧丝茧,秃顶无须羡慕貂帽。
典当了阳昌的衣服哪里去典当?脱下官帽弹去冠上灰尘又有何用?
身穿缁衣皂帽真是我本有的东西,对着镜子自己照影依旧可慰我那年迈的老樵夫!
(2)赏析:
这首诗是杨震辞让太尉征召的表文。文章开头写诗人在夏日午时不厌其烦地修理房檐上的冰棱,是为了引出下文的“闲居”一事。接着写他“不事雕琢”,穿着旧皮衣,不修边幅地生活。“敝裘难称”“秃发羞看”两句表现了诗人自甘寂寞、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贳酒阳昌何处典”句,化用西汉杨震拒受厚礼的故事。东汉时,杨震曾举荐大司徒梁统,梁统推荐李固任太山太守,李固推辞不受,举荐崔瑗,崔瑗也不接受梁、李所举荐的人,于是杨震上书朝廷,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后来汉安帝任命杨震为太仆,杨震坚决推辞,说:“使臣任职,不敢望九卿,但求远离朝廷罢了。”杨震辞让太尉的职位被征召入朝为太常。“弹冠贡禹不堪招”句化用西汉贡禹辞却权贵的典故。杨震在辞让太尉之后,应诏拜为太子少傅,授四府尚书。当时,大将军邓骘的儿子邓悝任城门校尉,恃宠骄横,横行无忌。杨震曾当面批评过他,邓悝怀恨在心。杨震入朝以后,邓悝多次在汉武帝驾前诋毁杨震。杨震对此不屑一顾,他说:“我的门生弟子都还在学习,等他们学成出来做事的时候,我自然不会去做官!”杨震的这番话,正与西汉贡禹“不愿做官”相呼应。所以,“弹冠贡禹不堪招”一句,既是对杨震的赞语,也是对邓悝的讽刺。
最后两句是说:“身着缁衣皂帽真有我,对着镜子自己照影可慰我那年迈的老樵夫!”这是对全篇内容的总束。
“缁衣皂帽真吾有”句,化用东汉杨秉“衣如短褐”的典故。杨秉曾担任荆州牧,在任内,百姓饥寒交迫,他却“布政施教,爱养群生”,“吏人亲附”。后来,他被调任兖州刺史,百姓们听说他来了,都纷纷穿上黑衣服,戴起高帽子,站在路旁欢送他。“缁衣皂帽真吾有”,就是写这种情景。
“揽镜依然慰老樵”句,是说: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我依然能自我约束,坚守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