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灯暖壁暗蛩过,长夜漫漫复几何。
骑鹤张翁罗网少,豢龙刘累牧刍多。
问天辞毕谁酬我,骂鬼书成孰致他。
梦噩酒悲频恸哭,不因除馆泣西河。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秋夜的景致;颔联写长夜漫漫,不知几何;颈联写自己的处境;尾联写自己内心的悲愤。“问天辞毕谁酬我,骂鬼书成孰致他。”表达了对时局的看法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答案】
译文:
秋夜灯下,蟋蟀在壁缝中鸣叫,声音悠扬凄清。漫漫长夜何时了?骑鹤张翁网罗少。豢龙刘累牧刍多。
问苍天辞别之后谁报答了我?骂鬼神的书写成了谁?梦噩酒悲频恸哭,不因除馆泣西河。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政,民不聊生。诗人感慨时局的黑暗,对现实不满,因而写下这首《和张仆射塞下曲》。
起二句,描写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室内灯火通明,壁间传来蟋蟀凄厉的叫声。这个景象是全诗的基调,为全诗定下了凄冷、萧瑟的气氛。
三句写诗人长夜难眠,百无聊赖。一个“复”字,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焦急。
四句,写自己的困境:张翰辞官归乡,陶潜隐居田园,都是摆脱了尘世羁绊后的自由自在。而自己却身陷权奸的网罗之中。“张翰”指晋人张翰,曾因见秋风起,怀念故乡,便辞官归隐。而自己呢,却是在权宦的网罗中挣扎。“刘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曾喂养过一头神龙,后被神龙杀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与世俗势力的矛盾斗争,也暗示了自己处境的凶险。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反对宦官掌权,反对割据。
五、六句是对现实的强烈抨击:诗人以问的形式,抒发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他质问苍天:“辞别之后,谁又能报答我的一片忠心呢?”同时,他还质问鬼神:“我写的文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诗人借“问天”和“骂鬼”来抒发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权宦的憎恶。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遭遇的不幸。
末联写诗人在悲愤中发出哀鸣,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风格苍劲,气势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