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萧萧寄病身,落花寂寂度佳晨。
忽闻寒食为今日,始觉风光巳暮春。
名酒尽难禁独夜,好莺啼不趁愁人。
吾生从道浑如梦,是梦何须太苦辛。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寒食”是清明节,在古代风俗中,清明时节禁火、扫墓,人们要吃冷食,因此称为“寒食”。诗人通过描写清明节日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译文:

客舍萧瑟凄清,我寄居在这病体之中。落花飘零寂寥,我在佳辰美景中度日。忽然听说寒食节就是今日,才发觉春光已经逝去,暮春已至。名酒难以消愁独酌,好莺啼叫却赶不走忧愁的游子。人生从生到死如同一场大梦,这场梦何须太苦辛呢?

赏析:

首句“客舍萧萧寄病身”,点出题旨。“客舍”二字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和凄凉;“萧萧”二字则写出了客舍环境的凄清,渲染了气氛。“寄病身”三字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心情。由于长期漂泊在外,生活没有着落,再加上疾病缠身,心情自然十分悲苦。“落花寂寂度佳晨”,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悲凉的感情基调。“落花”与“寂寂”“度佳辰”三词相呼应,更突出了客旅生活的凄清和孤独。而“寂寂”又照应“客舍”,“落花”也照应了前文的“病身”。“寂寂”、“萧萧”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第二句“忽闻寒食为今日,始觉风光巳暮春”,写诗人听到寒食的消息后的心情反应。“忽闻”一词写出了消息的突然,使人感到意外。“为今日”说明时间是清明节,而这一天正是寒食节。寒食节禁火、扫墓,所以又叫寒食。“始觉”二字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由春意盎然变为春意阑珊,暗示了时序的变化。这两句既点出了题中的“寒食”,又写出了诗人因之产生的情绪变化,同时,也点明了时令和环境。

第三句“名酒尽难禁独夜,好莺啼不趁愁人”,写诗人饮酒解闷的情形。“名酒”是指名茶,这里指名酒;“独夜”指的是夜晚一个人独自喝酒;“愁人”指的是因悲伤而愁苦的人。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饮酒解闷的情形,但诗人的心情并不轻松愉快,因为他知道这种快乐并不能真正解除他的愁苦。“是梦何须太苦辛”,最后一句点明题旨,指出人生从生到死如同一场梦,不必过于悲伤。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全诗一气呵成,毫无拖沓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