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岁幽愁两鬓丝,惊心物候向南枝。
花间东阁诗成早,梦里罗浮月落迟。
徐邈尝矜中圣醉,陈遵岂为尚书期。
无家我已久如客,饮罢苍茫何所之。

【注释】

终岁幽愁两鬓丝,惊心物候向南枝。

花间东阁诗成早,梦里罗浮月落迟。

徐邈尝矜中圣醉,陈遵岂为尚书期。

无家我已久如客,饮罢苍茫何所之。

译文:

一年到头心中都充满了忧愁,头发也变白了,对南方的物候感到惊恐。

在花丛之中,我早就写出了诗歌,但梦中的月亮却落下得晚些。

徐邈曾经自夸酒量能与圣人相比,陈遵难道是为了官位才做尚书的吗?

我已经没有家了,就像是一个流浪的人,喝完酒后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赏析:

《同陈言夏集徐次洲山楼看梅分得丝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作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困居夔州,与友人徐次章同登山楼赏梅花,因赋诗赠别。全诗四联皆以“分”字领起,首联“终岁幽愁两鬓丝”,颔联“花间东阁诗成早”,颈联“罗浮月落迟”,末联“无家我已久如客”。

首联“终岁幽愁两鬓丝”,开篇即点明“幽愁”,表明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这种忧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排解的,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同时,这两句还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那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许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忧虑。因此,诗人的愁闷之情也是时代的产物。

颔联“花间东阁诗成早,梦入罗浮月落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赏梅过程中的情景。这里的“花间”指的是山楼周围的景色,“东阁”则是指楼上的平台。诗人在赏梅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他写道:“花间东阁诗成早,梦入罗浮月落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花丛之间,我很早就完成了一首诗,而在梦中,我也进入了罗浮山,看到明月升起。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梦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颈联“徐邈尝矜中圣醉,陈遵岂为尚书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情景。这里的“徐邈”指的是一位古代的文人,他曾自称能够饮酒至醉;“陈遵”则是指另一位古代的文人,他曾官至尚书。这两位文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而诗人则通过赞美这两位文人的才华和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理解。

尾联“无家我已久如客,饮罢苍茫何所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个无家之人,如同一个流浪者一样四处漂泊。他感叹道:“饮罢苍茫何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喝完酒之后,他不知道该去哪里。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还揭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他希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和安身之地,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赏梅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的忧郁和孤独。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