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如春草不须删,把酒宁能一破颜。
坐对鬓丝徒种种,悲看烛泪亦潸潸。
真人佩绶贻中水,中圣风流让景山。
灯火寒江共岑寂,布帆应怯渡潺湲。

【注释】:

  1. 愁如春草不须删:愁绪就像春草一样,不需要删去。愁绪像春草一样,是自然生长的,不会因为被剪去而减少。
  2. 把酒宁能一破颜:喝酒的时候,怎能让脸上露出笑容呢?宁:宁愿。破颜:使脸上露出笑容。
  3. 坐对鬓丝徒种种:我对着自己的头发和眉毛(鬓丝)坐着,它们显得如此繁多,如此杂乱无章。鬓丝:头发和眉发。
  4. 悲看烛泪亦潸潸:悲伤地看着蜡烛的泪水,也流了下来。潸潸:流泪的样子。
  5. 真人佩绶贻中水:真仙赐给我玉绶(系印信的丝带),让我到中水去。真人:神仙。佩绶:玉绶,系印信的丝带。
  6. 中圣风流让景山:中圣的风度,让景山为之让路。中圣:指孔子,古代贤者。让景山为之让路:比喻孔子的风范足以让高山低头。
  7. 灯火寒江共岑寂:在寒冷的江边,只有一盏灯光显得格外寂寞。岑寂:寂静。
  8. 布帆应怯渡潺湲:船帆上的布应害怕水流湍急的声音,不敢渡过。应怯:应害怕。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感受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及依依不舍之情。
    第一句“愁如春草不须删”,用“春草”作比,形容愁绪如同春天的草木一样,是自然生长,无需刻意剪除的。诗人用“春草”作比,既表现了离别时的愁绪,也表达了诗人对待离别的豁达心态。
    第二句“把酒宁能一破颜”,意为即使喝着酒,也不能让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即使面对好友离去,他也无法抑制内心的伤感,只能借酒浇愁。
    第三句“坐对鬓丝徒种种”,意为面对自己的头发和眉毛,显得如此繁多、杂乱无章。这里用“鬓丝”作为主体,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白发苍苍之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句“悲看烛泪亦潸潸”,意为悲伤地看着蜡烛的泪水,也流了下来。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情绪,将情感推向高潮。
    第五句“真人佩绶贻中水”,意为真仙赐给我玉绶,让我到中水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身世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句“中圣风流让景山”,意为中圣的风度让人为之让路,让景山为之让路。这里的“中圣”指的是孔子,表达了诗人对孔子高尚品德的赞美。
    第七句“灯火寒江共岑寂”,意为在寒冷的江边,只有一盏灯火显得格外寂寞。这句诗描绘了离别后的寂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的孤单无助感。
    第八句“布帆应怯渡潺湲”,意为船帆上的布应害怕水流湍急的声音,不敢渡过。这里的“潺湲”形容流水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