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深愁秋未登,芙蓉香死暑如蒸。
云霓似隔天三尺,河汉空悬水一层。
上国漫传求马诏,中泠新没咒龙僧。
饥来始念峨眉寺,日日风雷夜夜冰。
【注释】
禾黍:泛指庄稼。
芙蓉:荷花。
香死:花落,凋谢。
云霓:云霞、彩虹。
河汉:天河。
中泠:中泠泉,在四川峨眉山,相传为仙人所居,有泉水从山涧涌出,汇成一池,水色碧绿,深不可测。
咒龙僧:传说中有位和尚能咒龙降雨。
峨眉寺:位于今四川峨眉山的一座寺庙。
风雷:狂风暴雨。
冰:冰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望雨之情,后三句写望雨之景,最后一句写望雨之后的心情。此诗写诗人对久旱不雨的忧虑与无奈。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
首联“禾黍深愁秋未登,芙蓉香死暑如蒸”,以“禾黍深愁”和“芙蓉香死”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担忧。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但是因为天气炎热,使得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们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而荷花凋谢,意味着夏天已经过去,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里的“芙蓉香死”既表达了荷花凋谢的无奈,也暗含着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的期待和期盼。
颔联“云霓似隔天三尺,河汉空悬水一层”,以天空中的云霓和银河作为背景,进一步描绘了望雨时的情景。云霓如同被高高架起,仿佛隔着一道三尺的距离,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而银河则像悬挂在空中的一层水珠,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里的比喻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天空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上国漫传求马诏,中泠新没咒龙僧”,以古代皇帝的命令和民间传说来展现人们对干旱灾害的关注和应对措施。上国皇帝颁布了求雨的诏书,表明了政府对抗旱救灾的决心和行动;而中泠寺里的和尚则用咒语祈雨,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这些描述都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尾联“饥来始念峨眉寺,日日风雷夜夜冰”,以饥饿和寒冷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在望雨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饥饿让他想起了曾经在峨眉寺里度过的日子,那时他每天都面临着风风雨雨和冰雹的威胁。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以望雨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