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桑花劝客杯,匡云东送片帆回。
郁孤台畔休回首,早卷双江雪浪来。
注释:荔子桑花劝客杯,匡云东送片帆回。
郁孤台畔休回首,早卷双江雪浪来。
译文:荔枝和桑花劝客人喝酒,匡山的云彩向东送走了一片帆影。
在郁孤台下不要回头,早早地卷起双江的雪浪来。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对友人李常的赠答之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愿。
荔子桑花劝客杯,匡云东送片帆回。
郁孤台畔休回首,早卷双江雪浪来。
注释:荔子桑花劝客杯,匡云东送片帆回。
郁孤台畔休回首,早卷双江雪浪来。
译文:荔枝和桑花劝客人喝酒,匡山的云彩向东送走了一片帆影。
在郁孤台下不要回头,早早地卷起双江的雪浪来。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对友人李常的赠答之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愿。
赠商贤 京洛归何日,狂歌兴不违。 家传殉国剑,身老钓鱼矶。 作客烧黄烛,寻僧卧翠微。 风流满江汉,祇觉似君稀。 诗句注释 1. 京洛归何日,狂歌兴不违。 - 京洛:指北京和洛阳,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曾经居住的地方。 - 归何日:何时回归,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狂歌:即放声歌唱,表示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 兴不违:兴致勃勃,没有违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活力。 2.
【解析】 此诗为作者侍宴来凤亭所作。 首句“移棹忽闻莺”,即兴而发,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第二句“芳洲此日晴”,描写了来凤亭周围景色,烘托出诗人的喜悦心情;第三句“树阴连野阔”,描绘了来凤亭周围的自然景观;第四句“山翠入江明”,描绘了来凤亭周围的山水风光;第五句“倚醉亲鱼鸟”,以酒助兴,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不知春草色,何与故园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免官后所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虎豹真慈物:这句诗的意思是,老虎和豹子虽然凶猛,但它们都是慈悲的生灵,这使我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威武和霸气,现在却已经失去了。 斯言泪满衣:这里指的是诗人在看到这些生灵时,感动到泪水盈眶。 全生犹过望,多难始知非: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我一生都在努力,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才能明白一些道理。 黄叶连江下,孤帆冒雨归
诗句注释与赏析: 余澹心追送同舟至惠山 - 注释: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惠山与好友离别的情景。 -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山水和景物,传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即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逐句释义及译文: 1. 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 - 注释:在离别的时刻遇到老朋友,一同乘坐小舟靠近树林和小丘陵。 - 译文:在这别离之时,我有幸遇到了久违的好友,我们一同坐上小舟,靠近了树林和丘陵。 2.
【赏析】 这是写送别时情景的诗。诗人在送别之时,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描写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山岫云烟轻飘,春风送客远去,高台回嶂相隔,深树杂花争艳,村径半牛足迹,山田一片水声。这些景物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气勃勃,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喜悦心情以及依依惜别的深情。 此诗前四句写景,是送别之作。首句“新霁”点明时令,天气晴朗;“岫云轻”写山岫间云雾缭绕,轻盈缥缈
【注释】 张:涨。溪涨:形容山涧的溪水暴涨,涨满了河床。 荇藻:即荇菜,一种水生植物。罥(ɡuàn):挂。楼台:指亭台楼阁。 过雨:经过雨水冲刷。重云黑:乌云密布的天空呈黑色。 奔雷:迅疾而猛烈的雷声。回:回荡、回旋。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横:盘踞。得意:高兴、自得。向人:朝着人们。 【赏析】 此诗为登高望远之作。首联写景,颔联承上启下,颈联写景,尾联抒发情感。全诗意境壮阔,气势雄浑。
【注释】 饮汪钝庵宅:到汪钝庵家中饮酒。汪钝庵,名不详,字钝庵。 枉兰棹:空自划着兰木船桨。枉,徒然。 重兼:又兼任。开竹扉:推开竹门。 穷交:穷朋友。存:保存。白发:形容头发花白。 小酌:随意地喝一点酒。坐清晖:坐在明亮的阳光下,指在庭院里坐着饮酒。 官在:官居。还山:退隐归林。久:长久。书成:写成了文章或书信。示客稀:给客人看信不多。 傥同:或许。吴市隐:吴市隐居之人。相傍:互相依傍
【注释】 吏隐名山窟,高斋云气重。 吏隐:指隐居山林。名山窟,即著名的名山。 翠屏横少室,明月正中峰。 翠屏:形容青山绿水相映,色彩绚丽。少室山:古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 苔绿前朝碣,秋清远寺钟。 苔绿:指苔藓覆盖着的石碑。前朝:指古代。 兴来飞舄得,何处有仙踪? 仙踪:仙人的足迹。 【赏析】 此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首联说诗人隐居在名山之中,高卧斋舍,四周白云缭绕,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诗句释义】 1. 杖藜成薄暮:拿着拐杖,天色已晚。 2. 亭馆坐忘归:在亭子和馆舍里坐着不想回家了。 3. 微雨洗山月:小雨洗过山中的月亮。 4. 白云生客衣:云朵生出在衣服上。 5. 松槐千树合:松树和槐树成千上万棵,合成一片。 6. 笙鹤九霄飞:笙歌声鹤叫声,从天上飞向九重霄。 7. 自笑尘中老:自己笑自己生活在人世间已老了。 8. 来游此地稀:来到这里旅游的人很少。 【译文】
注释: 中夜:半夜。 倚枕不能寐,惟含中夜情:在半夜里,我靠着枕头却睡不着,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感情。 为谁催白发,持底答苍生:为国家担忧,以至于头发都变白了,又有什么用呢? 天意星辰见,秋声鼓角清:天意显现在星辰上,秋天的声音回荡在战鼓和号角中。这里的“天意”是指天命,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已闻哀痛诏,群盗忍纵横:已经听到了朝廷发布的悲怆的命令,那些盗贼竟然还敢于横行霸道。 赏析:
怀浮山诗寄药公 我闻浮渡山,好峰七十二。 崱屴排空冥,窈窕凿深翠。 石洞穷雕镌,森然百物备。 窟龙自雷雨,山鬼栖薜荔。 岩高倒景明,下见浮云坠。 出没随江烟,虚无不在地。 奥区为谁造,灵迹此中閟。 中有冥心人,高言越世事。 抉剔开混茫,乾坤受轩轾。 我性癖兵壑,驰情有真寄。 行将策杖游,餐霞破憔悴。 【注释】 ①崱(jù)屴:高峻的样子。 ②邃(suì):深远。 ③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夹山漾 磊砢经岘首,窈窕穷湖甸。 穿浦荡层云,望山成九面,潋滟游将穷,孤光开匹练。 和风衣带缓,击汰水波溅。 轻桡戛蒲群,欹侧信回转。 日晚岩更青,洲长树逾茜。 松篁交晻霭,林屋时隐见。 搴芳兴屡延,怡目辄难遍。 当为汗漫游,枕漱从所便。 注释: 1. 磊砢:形容山石参差不齐的样子。 2. 经:经过。 3. 窈窕:形容山势曲折蜿蜒,看不到尽头。 4. 穿浦:渡过湖泊或河流。 5. 荡层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太室山中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壮士贪名山,如海吞百川。”表达了诗人对攀登太室山中峰的渴望和决心。他如同大海一样吞噬着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第二句“东游卧日观,羲和亲比肩。”描述了诗人在山中休息时看到的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在山巅,羲和(日神)也在旁边陪伴着他。 第三句“南使经衡岳,雾雨怅迁延。”描绘了诗人向南经过衡岳时的景色,雾气蒙蒙
【注释】 1、坡公:指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赋、词均有名世,尤擅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2、游处:指苏轼曾经游览的地方。 3、重经:再次经过这里。 4、讶许:惊讶地允许(我)和诗人一起在亭子里饮酒。 5、留得:留下。 6、板桥:指苏轼的《板桥杂记》;板桥,作者自号。 7、长好:一直很好。 8、使星:即“使君”
【注释】 1.四绝句:即四首绝句。牧仲:宋牧仲,作者友人。 2.年侵出处:指年岁已长,身老体衰,进退无依。 3.间关:形容声音凄凉悲切。 4.鹧鸪:一种鸟。 5.吟人:指自己。 【赏析】 《移寓四绝句寄宋牧仲员外》,共四首绝句。此为第四首。这首诗写诗人因年老多病而自感身衰,望远入梦,在岭树江云和鹧鸪声里独自吟咏。 “年侵出处自嫌身”,是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身体衰老了
诗句输出: 葡萄霜际叶萧森,物色兼催迟暮心。 译文输出: 在这葡萄叶上霜气弥漫的清晨,万物似乎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和迟暮之感。 注释说明: - “葡萄霜际”指的是葡萄叶子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霜气,给人一种清新却又带有些许凉意的感觉。 - “叶萧森”则形容这些葡萄叶子在霜气的影响下,显得更加萧索、冷清,有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