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浮渡山,好峰七十二。
崱屴排空冥,窈窕凿深翠。
石洞穷雕镌,森然百物备。
窟龙自雷雨,山鬼栖薜荔。
岩高倒景明,下见浮云坠。
出没随江烟,虚无不在地。
奥区为谁造,灵迹此中閟。
中有冥心人,高言越世事。
抉剔开混茫,乾坤受轩轾。
我性癖兵壑,驰情有真寄。
行将策杖游,餐霞破憔悴。
怀浮山诗寄药公
我闻浮渡山,好峰七十二。
崱屴排空冥,窈窕凿深翠。
石洞穷雕镌,森然百物备。
窟龙自雷雨,山鬼栖薜荔。
岩高倒景明,下见浮云坠。
出没随江烟,虚无不在地。
奥区为谁造,灵迹此中閟。
中有冥心人,高言越世事。
抉剔开混茫,乾坤受轩轾。
我性癖兵壑,驰情有真寄。
行将策杖游,餐霞破憔悴。
【注释】
①崱(jù)屴:高峻的样子。
②邃(suì):深远。
③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④雕镌(juān qiàn):雕刻琢磨。
⑤窟(kū)龙:洞穴中的龙。
⑥山鬼:传说中的山林之神。
⑦冥心人:指冥思的人。
⑧轩轾(zhì):车前和后,比喻轻重、高低、上下不同。
⑨兵壑:指深险的峡谷。这里用“兵”字形容其险峻。
⑩驰情有真寄:指诗人的情感奔流激荡。
⑪轩轾:轻与重,高与低,引申为是非、好坏、优劣等。
⑫奥区:深邃的所在。
⑬冥心人:指冥思的人。
⑭混茫:混沌不清。
⑮餐霞:吃日影,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拘小节。
【赏析】
《怀浮山诗》是唐代著名文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擅长写山水画,尤以描写自然景色而著称。他的诗作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的形式,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本诗是他对浮山的一次游览后的感慨之作。全诗描绘了浮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我闻浮渡山,好峰七十二。”诗人首先介绍了浮渡山的特点,即有七十二座山峰。这一句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颔联:“崱屴排空冥,窈窕凿深翠。”描述了山峰的高大雄伟和山间的深翠景色。这里的“崱屴”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窈窕”则形容山间的绿意盎然,给人以宁静之感。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山间的描绘,展现了浮渡山的美丽风貌。
颈联:“石洞穷雕镌,森然百物备。”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浮渡山上的石洞和其中的雕刻。这些石洞中充满了各种雕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同时,这些石洞也成为了各种生物的栖息之地,形成了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这两句通过描绘石洞中的雕刻和生物,展示了浮渡山的自然之美。
尾联:“奥区为谁造,灵迹此中閟。”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美丽的景色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呢?诗人认为,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同时,他也感叹自己对这些美景的欣赏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两句:“中有冥心人,高言越世事。”诗人表示,在这样的美景中,只有那些冥思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境界;而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境的。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世俗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浮渡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山峰、石洞、动植物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王维山水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