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毛争插。
正冷节、向野坟相识。
枉踏新青,蘼芜殊未碧。
黄沙遥接塞北。
但几点、红蓝颜色。
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
诗句释义如下:
- 关河令·延绥清明有见: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诗人在这一天感受到了自然的冷清和凄凉。
译文:
柳树的柳絮争相飘扬,正是寒冷的节令,我们来到荒野的墓地相认。我徒劳地踏过了新绿的草地,但蘼芜(一种草本植物)的颜色还没有变绿。黄沙遥接塞北,只见几点红蓝的颜色。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
关键词注释:
- 关河令:古代的一种曲调名称,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 延绥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扫墓祭祖。
- 柳毛争插:描述了柳树的柳絮争相飘扬的景象。
- 正冷节向野坟相识:表达了在这个时节,人们通常会去野外墓地扫墓,与逝去的亲人重逢。
- 枉踏新青:徒劳地踏过新绿的草地,暗示了对过去时间的追忆或对现状的无奈。
- 蘼芜殊未碧:蘼芜是一种草本植物,颜色为绿色,这里用来形容春天尚未到来。
- 黄沙遥接塞北:描绘了北方边疆的荒凉景象,黄沙象征着沙漠,塞北则是边疆地区。
- 但几点、红蓝颜色:虽然景色荒凉,但还有几处红色或蓝色的小花点缀其中。
- 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这里的“卤地”可能是指干旱的土地,而“胭脂嫌太湿”则形容了女子化妆时胭脂被汗水弄湿的情形,暗喻生活的艰辛或不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受。通过“柳毛争插”、“正冷节向野坟相识”、“枉踏新青”等词句,诗人传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同时,诗中的“黄沙遥接塞北”和“但几点、红蓝颜色”等意象,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那里艰苦生活状态的同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而真挚,情感深沉而有力,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