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瞻庐阜,嵬然入杳冥。
岩垂秋水白,风落暮云青。
瑶草纷丹壑,金书曜紫庭。
登临惭羽翼,长啸倚林坰。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览庐岳时所作,其内容如下:
- 始得瞻庐阜,嵬然入杳冥。
- 开始登上庐山,巍峨地进入一片神秘的幽暗之中。
- 岩垂秋水白,风落暮云青。
- 岩石下流淌着清澈的山泉,夕阳下的云彩呈现出淡淡的青色。
- 瑶草纷丹壑,金书曜紫庭。
- 在丹霞山中,繁花似锦;在紫禁城下,金色的书卷闪烁着光芒。
- 登临惭羽翼,长啸倚林坰。
- 站在高处感叹自己如小鸟一般渺小,倚在树林里高声长啸。
注释:
- 始得瞻庐阜: 初次看到庐峰。
- 嵯峨: 形容山峰高峻。
- 杳冥: 深奥、神秘的地方。
- 丹壑: 红色的山崖,这里指丹霞山。
- 紫庭: 紫色的宫殿,这里指的是皇宫。
- 瑶草: 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花草,常用来形容美丽而稀有的景象。
- 金书: 金色的文字,象征珍贵和尊贵。
- 林坰: 森林和田野,这里是诗人表达感慨自己的渺小和对自然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庐山时所作,充满了浓厚的山水之美和自然之韵。诗中的“峥嵘”描绘了庐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以崇高和神圣的感觉,与“嵯峨”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观察秋天的山泉和傍晚的云霞,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叹和敬畏。
诗人转向描写庐山中的景色,以“丹壑”和“紫庭”为景,展现了庐山的壮丽和皇宫的宏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欣赏。这种对比也体现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人通过登高的感慨表达了自身的渺小感和对自然的向往。在山林中长啸,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豪放与不羁。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