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吴关路,凉风起具区。
朝光开四塞,秋气满重湖。
葭树看回合,烟波荡有无。
扬州称巨浸,一半在姑苏。

【注释】:

  1. 经太湖:泛指游历太湖。
  2. 吴关:今苏州城东吴门,古称吴关,即今苏州城。
  3. 具区:太湖的别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4. 朝光:早晨的阳光。
  5. 四塞:四面被水围绕。
  6. 重湖:指太湖。
  7. 葭树:芦苇。
  8. 烟波荡有无:烟波浩渺,时隐时现。
  9. 扬州:古代的都城,今江苏省扬州市。
  10. 姑苏:今苏州市。
    【译文】:
    七月的一天,我游览苏州的吴地,凉风从太湖的具区吹过来。
    清晨,晨光照亮了四围的水域,秋天的气息弥漫着太湖。
    芦苇树丛中,苇絮飘动着,湖面上,烟雾弥漫,仿佛一切虚无缥缈。
    扬州号称是大湖,一半在姑苏,一半在太湖。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描写的是他在游览苏州吴地的时候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开阔,富有画面感。
    首句”七月吴关路,凉风起具区”,描绘了一幅初秋时节,微风吹拂下,苏州吴地的景色。”七月”和”凉风”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了一种凉爽宜人的气候环境,让人感到舒适惬意。而”具区”则是太湖的别称,这里既点明了地点,又为后文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朝光开四塞,秋气满重湖”,描绘了清晨时分,阳光普照,四周被湖水环绕的景象。”朝光”和”四塞”两个关键词,既描绘出了时间,也展现了空间的广阔。而”秋气”则传达出了一种深深的季节感,让人感到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第三句”葭树看回合,烟波荡有无”,描绘了芦苇丛中的景象。”葭树”和”烟波”两个关键词,既描绘出了具体的植物和水波,又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人感到神秘而又宁静。
    第四句”扬州称巨浸,一半在姑苏”,描绘了扬州作为大湖的一部分,一半位于姑苏的情况。”扬州”和”姑苏”两个关键词,既表明了地点,又表达了对两地的赞美之情。而”一半在姑苏”则暗示了两地的联系和交融。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之余,也能有所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