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曩游浅,居然新径通。
山柍临水白,霜草接春红。
饮犊迷樵路,饥乌散梵宫。
盘溪三十度,总在碧云中。
重游青原七首 其七
不相信过去游玩过的地方那么浅薄,居然新的小路也通了。
山峦环绕着流水,白色的石头在水面上显得特别清澈。
霜打后的草叶与春天的红花相映成趣。
饮牛的人迷失了去柴房的路,饥渴的乌鸦在寺庙里乱飞。
盘曲的溪流有三十处弯曲,总在云雾缭绕之中。
注释:
- 不信曩游浅:不相信从前走过的路那么浅薄。
- 居然新径通:居然(竟然)新的小径也通达了。
- 山柍临水白:山峦环绕着流水,白色的石头在水面上显得特别清澈。
- 霜草接春红:霜打过的草地与春天的红色花朵交错在一起。
- 饮犊迷樵路:饮(喝)牛的人迷失了去柴房的路。
- 饥乌散梵宫:饥渴的乌鸦在寺庙内乱飞。
- 盘溪三十度:盘曲的溪流有三十处弯曲。
- 总在碧云中:总是在云雾缭绕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游览青原山时所作。诗中的“青原”指青原山,位于今江西萍乡市安福县境内。王维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青原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不信曩游浅,居然新径通”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质疑,认为以前走过的道路太浅薄,而眼前的道路却是全新的、宽阔的。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青原山的新发现感到惊喜。
第二句“山柍临水白,霜草接春红”则进一步描绘了青原山的美丽景色。山峦如同盾牌般屹立,河水清澈见底。白色的霜雪覆盖在草地上,而春天的红花又与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柍”可能是指山峰或者岩石之类的地貌特征,“白”和“红”则分别代表了季节的变化。
第三句“饮犊迷樵路,饥乌散梵宫”则描写了青原山中的生活场景。饮牛的人因为贪恋泉水而迷失了去柴房的路,饥渴的乌鸦在寺庙内乱飞。这里的“梵宫”可能指的是寺庙之类的建筑,反映了山林间生活的气息。
最后一句“盘溪三十度,总在碧云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原山美景的赞叹。盘曲的溪流有三十处弯曲,总在云雾缭绕之中。这不仅是对青原山美景的高度概括,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青原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