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下甘城,东游遇少程。
文章遗世俗,意气重平生。
结缟倾湖海,闲门缭杜蘅。
承明献赋客,尚自愧难兄。
【注释】
淮水:指长江。下甘城:即下江陵,在湖北。少程:指程伯休。文章遗世俗:意谓文章高妙超脱于世俗之表。《庄子·外物》:“圣人无名,而民咸称之。”遗世、重平生:意谓文章超脱世外,与世俗不同,有“平生”之志趣。结缟倾湖海:言其文思如织锦,可倾泻湖海。承明:汉宫殿名,此处泛指皇帝的宫廷。献赋客:以献赋为职业的人。难兄:同辈中能相知相惜的朋友。
【赏析】
诗题一作《赠程伯休》,是一首赠别诗。程伯休(1427—1493),字伯休,号玉溪生,安徽寿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曾官户部主事,因忤刘瑾被谪,后起为太仆少卿。此诗是作者送程伯休南游所作。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先写程伯休南游经过的地点。第二段主要写程伯休的人品和才学。第三段写两人交往的情意。
开头两句说程伯休来到下江陵,我与他相遇。“淮水”,即长江;“下江陵”,地名。诗人在江边迎候伯休,二人相逢,便谈起来。“东游遇少程”,点明程伯休是从东方来的。“东游”、“少程”二字用得甚好,把程伯休从北方来的情景烘托出来,也暗示出程伯休的来意是要游南方。“少程”即少伯休,因为程伯休是排行老二,所以叫少程伯休。“少”,这里是排行的意思。“遗世俗”,指抛弃世俗的名利。“重平生”,意为重视平生的志向和情趣。《庄子·外物》:“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褝也,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可见“遗世俗”是说程伯休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追逐世间荣华富贵。“文章”,这里指文学艺术。“遗世俗”,是说他的文章不为世俗所染,不随波逐流。他的作品不同于一般文人之作,具有超然物外的品格。“意气”,这里指气概、气魄。“重平生”,也是说他的气概和气魄不同于一般文人,而是有远大抱负。“意气重平生”,是说他志向不凡、气魄非凡、情趣高雅。
中间两句,是诗人对程伯休的赞美和期望。“结缟倾湖海”,是说他的文章才华横溢,像织锦一样,倾泻到湖海中去。“缟”,白色的丝带,这里比喻文章,也可借指文采。“结缟”,就是织就白缎子。“倾湖海”,就是像湖水倾泻入大海一般,形容文思敏捷、才华出众,不可遏制。“闲门”,指隐居的门第。“缭杜蘅”,意谓徘徊徘徊在杜蘅的花丛中。杜蘅是一种香草,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居处环境幽雅清静。这句诗的意思是:他闭门不出,悠然自适,就像杜蘅花环绕着的居室一样。“承明”,即西汉时宫名。汉代皇宫多植柏树,故有“柏阴”之称。后来,人们就用“承明”来代称翰林院。“献赋客”,指翰林院里从事文学创作工作的官吏。“承明”,在这里代指翰林院。“尚自愧”,是说自己虽然不如程伯休,却仍然感到羞愧。“尚自愧”,是谦虚地表示自己不如别人的意思。“难兄”,是指兄弟之间才能不相上下的情况。“尚自愧难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和程伯休都是才高八斗,但自己还感到惭愧不如程伯休呢!
末联点明送别之情。“难兄”,指才高德厚的兄长;而自己则自谦不及对方,因此有“尚自愧难兄”之说。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程伯休的崇敬之情,又表现了诗人谦逊的性格。全篇语言质朴平易,毫无雕琢之痕,却能道出诗人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