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国三乘竺,丹梯百丈莲。
献花来众鸟,嵌壁挂诸天。
山静经声遍,峰高塔影悬。
懒融如说法,愿叩白云边。
【注释】
绀国:佛教语,指佛国。
三乘:佛教语,指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
竺(dú):山名,在今浙江天目山东南。
丹梯百丈莲:指牛首山下的莲花峰。
献花来众鸟:指从寺中飞来的各种鸟儿向佛塔献花。
嵌壁挂诸天:指佛塔上的壁画描绘了各种天人。
山静经声遍:指山上僧人诵经的声音传遍四野。
峰高塔影悬:指山峰耸入云霄,寺庙的塔影倒映在峰顶。
懒融:懒散地融入。
如说法:像佛讲经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牛首山后。诗中描绘了牛首山的秀丽风光和佛寺庄严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佛国的向往之情。
首句“绀国三乘竺”中的“绀国”,是佛教语,指佛国;而“三乘”,则指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三种修行阶位。这两句意思是说,牛首山就是那佛教的绀国,其三乘竺就是牛首山。
第二句“丹梯百丈莲”中的“丹梯”,是红色的阶梯,这里指牛首山中莲花峰的红色石级;“百丈莲”指莲花峰。这两句是说,牛首山中莲花峰上,有百丈高的台阶,犹如红色的阶梯。
第三句“献花来众鸟”中的“献花”,是佛家用语,指供佛、礼佛;“众鸟”即佛门弟子或信徒们。这两句是说,那些前来礼佛的信徒们,都为佛像献上鲜花。
第四句“嵌壁挂诸天”中的“诸天”,是印度神话中的最高神祇,梵文音译作“须弥”,意译为“天的集合”。这两句意思是说,那些供奉佛像的石窟壁上,绘着天上的神祇画像。
第五句“山静经声遍”中的“经声”,泛指诵读经书的声音;“山静”是说山很安静。这两句意思是说,山上僧侣们诵经的声音传遍四野。
第六句“峰高塔影悬”中的“峰高”指的是牛首山之巅,“塔影”是指佛塔的影子。这两句是说,峰顶上的佛塔的影子倒映在云彩之上。
第七句“懒融如说法”中的“懒融”,指懒散地融入,“如说法”是说像是佛讲法一样。这两句是说,作者自己懒洋洋地融入到佛门中,如同听佛讲法一样。
最后一句“愿叩白云边”中的“白云边”,指的是山的西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愿意去叩拜那座山的白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