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次行将尽,天阶望不前。
松盆惊岁晚,花餤待春妍。
运际风云会,恩深戊巳年。
昌黎安蹇劣,敢藉上书传。

【注释】谬和:错误。高阳夫子:指唐代诗人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除夕草制:元代皇帝每年除夕都要下诏书,宣布对臣民的恩德。原韵:即上年除夕所咏诗韵。辱蒙:承蒙。赐诗:接受皇上的诗歌。仍用前韵:仍旧采用去年除夕所咏诗韵。词过:言辞过分。诱因:原因。复依韵:重新采用去年除夕所咏诗韵。奉呈:敬献。二首:两首诗。己未: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作者时年四十岁。腊月三十日:即除夕。日次行将尽,天阶望不前:太阳即将下山,台阶前的天边却看不到希望,形容时光流逝之快。松盆:松木制的盆子。花餤(yù):花形糕点。春妍:春天的美景。运际(yì):时运。风云会:风云际会,比喻有好的时机和环境。戊巳年:唐穆宗长庆五年(825年)。昌黎安蹇劣:昌黎郡的安蹇劣,指自己出身寒微。敢藉:冒昧地。上书传:向皇上上书陈述。

【赏析】这首五律,是诗人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大年初一,应召入朝,面对世祖,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以“除夕草制”为题,抒写自己的遭遇,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的愿望。

首联“日次行将尽,天阶望不前。”写诗人在除夕之夜,面对皇宫台阶,感到前途茫然无期,心情沉重而沮丧。这里,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把时间写得越来越紧迫,突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忧虑之情。

颔联“松盆惊岁晚,花餤待春妍。”写诗人在除夕之夜,看到松树盆中凋落的花朵,不禁想起自己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而自己却仍然处于困境之中。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运际风云会,恩深戊巳年。”写诗人觉得自己时运已到,应该抓住机遇,报答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这里的“运际风云会”,意味着自己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而“恩深戊巳年”,则说明自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和厚爱。

尾联“昌黎安蹇劣,敢藉上书传。”写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里的“昌黎安蹇劣”,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世背景,又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豪情;而“敢藉上书传”,则说明自己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全诗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除夕”、“天阶”、“松盆”、“花餤”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运际风云会”和“恩深戊巳年”,使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