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軿初出少阳宫,觐省还归泖浦东。
丹诏捧来瑶殿侧,彩衣裁在杏园中。
波翻瀛海冰鱼白,日满包山橘树红。
此去慈亲方五十,羡君年少迈诸公。
赠沈探花荃归云间觐省云軿初出少阳宫,觐省还归泖浦东。
丹诏捧来瑶殿侧,彩衣裁在杏园中。
波翻瀛海冰鱼白,日满包山橘树红。
此去慈亲方五十,羡君年少迈诸公。
注释:
- 云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车,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乘虚不坠,触实不磏,天周西北,而地周旋东南。”
- 觐省:朝见帝王或父母,表示臣下对皇帝或父母的尊敬。
- 丹诏: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瀛海:指大海,这里代指皇宫深处。
- 包山:即包山寺,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南浔镇。
- 慈亲:孝顺的双亲,这里指诗人的父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沈探花(即沈约)离开皇宫觐见皇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沈约的羡慕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首句“云軿初出少阳宫”以神话中的神车形象描绘了沈约离开皇宫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次句“觐省还归泖浦东”则描绘了沈约觐见皇帝后返回家乡的画面,既表现了沈约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他与家乡之间的深厚情感。
颔联“丹诏捧来瑶殿侧,彩衣裁在杏园中”则进一步描绘了沈约觐见皇帝的情景。丹诏是指皇帝的诏书,瑶殿则是华丽的宫殿,这里用来形容沈约的地位之高。彩衣则是指皇帝赐给沈约的美丽服饰,这里暗示了沈约为皇帝的宠臣。
颈联“波翻瀛海冰鱼白,日满包山橘树红”则通过描绘大海、冰鱼和橘子树等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沈约才华横溢的隐喻。
尾联“此去慈亲方五十,羡君年少迈诸公”则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沈约的羡慕之情。诗人认为沈约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而自己的父母却已经年过半百,因此感到羡慕不已。
这首诗通过对沈约离去的场景进行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沈约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意象,如“丹诏”、“瑶殿”、“彩衣”、“瀛海”、“冰鱼”、“橘子树”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