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醉堕黄梅雨,送子晴登白马桥。
去路云衔初落日,横江风急晚来潮。
蒲囊永夜呼袁彦,葛帔前涂遇孝标。
我欲援琴歌伐木,天涯四望泪潇潇。
【注释】
逢君:遇到你。醉堕黄梅雨:在黄梅雨季中醉酒而坠。送子晴登白马桥:在晴天时送儿子去白马桥。
云衔:像云一样笼罩着。初落日:刚落下去的太阳。横江风急:逆流上江的风势很急。
袁彦:即袁文,作者的朋友。葛帔前涂:在葛皮制成的披肩前面沾了点泥。遇孝标:在去往孝标的途中。
援琴歌伐木:弹奏琴来唱《伐木诗》。天涯四望:远望着天涯。
【赏析】
《醉后送少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他晚年,诗中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句“逢君醉堕黄梅雨,送子晴登白马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相逢时的情景。当时正值黄梅雨季,诗人却因醉而坠入雨中,而友人则在晴朗的天空下登上白马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也反映了他们各自所处的境遇。
“去路云衔初落日,横江风急晚来潮。”描述了他们分别的场景。当夕阳西下时,诗人正站在江边送别友人;而此时,友人已经踏上归途,只留下一道斜阳。横江的风势很急,仿佛要将江水卷起,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这种描述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蒲囊永夜呼袁彦,葛帔前涂遇孝标。”描绘了两位好友在分别时的情景。诗人用“蒲囊”和“葛帔”这两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装束,既表现了他们的简朴,也增添了几分离别的伤感。而“呼袁彦”、“遇孝标”则表明他们在分别前曾相互呼唤,希望能再次相见。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最好概括:“我欲援琴歌伐木,天涯四望泪潇潇。”诗人想要弹奏一曲《伐木》,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然而,当他凝视着远方的天际时,不禁泪如雨下。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醉后送少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生活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