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中禁许谁寻,乍见鹓鸾出上林。
疏入独言亲葬远,慨焉予告圣恩深。
城连百子思埋玉,舟过三江笑铸金。
移孝作忠畴得似,年来空愧接衣簪。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点。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并加上注释与赏析,注意要符合题目要求和格式。本题中,注释要准确,赏析要有层次感。

【答案】

译文:在修文殿内,谁能够寻找到张学士呢?乍见张学士出来,就像出上林时见到的鹓鸾一样威风。奏疏入朝后,只有张学士一人被皇帝召见,其余人等都未被召见,这真是令人慨叹啊!城连百子山,我思念父母埋于其中;舟过三江口,我笑谈铸钱之事。移孝作忠的人有谁能像我呢?如今我空有愧对父母的衣帽簪缨。注释:送张学士给假还里四首其一,其二,其四。“修文”,指翰林院;“中禁”,指皇宫;“乍见”是忽然看见的意思;“鹓鸾”,指高官;“上林”,指京城;“疏入”是奏疏呈进;“亲葬”,是皇上亲自为已故大臣安排坟墓。“百子山”,指洛阳北邙山上的一座山;“三江”泛指长江、黄河、淮河三条河流。《汉书·地理志》载:“河南郡雒阳,天子之都也。”所以,“百子山”即指洛北的邙山。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别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张学士辞官归家的场景,表达了对其感激之情。诗人对张学士的感激之情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张学士的官职高,朝廷重用,使作者感到十分荣幸;二是张学士辞官回家,作者深感庆幸;三是张学士的恩情深厚,自己无以为报。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张学士的感激之情,表现了作者的知遇之感和对朝廷的忠诚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