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学士本重来,尚有轩窗水际开。
地胜不须通黍谷,名高从此近兰台。
檐前虚挹波千顷,树下闲行日几回。
多少登临歌咏去,问谁堪继柏梁才。
瀛洲学士本重来,尚有轩窗水际开。
地胜不须通黍谷,名高从此近兰台。
檐前虚挹波千顷,树下闲行日几回。
多少登临歌咏去,问谁堪继柏梁才。
【注释】
柯亭:在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刘文定:指刘宰,字子野,号柯山人,南宋诗人、史学家。井井:井邑,地名。柯学士:指柯山人,即刘文定。
潜手植二柏建瀛洲亭以临之:刘文定曾亲手植下两棵柏树,并在瀛洲亭附近建立了一座小亭子供其居住,以便于他欣赏四周景色。
李西涯:指李流芳,字茂远,号西涯,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有《题柯山人园亭》等诗作。我行:指作者自己。树阴:树荫。日千匝:形容树木枝叶茂盛,遮天蔽日的景象。
遗迹:指瀛洲学士的遗迹。
同年:指与刘文定同一时代的人。尤太史:指尤侗,字同初,号悔庵,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与刘文定同为“后七子”之一。过此:经过此地。慨然:感叹的样子。
二诗:指李流芳的《题柯山人园亭》。
施侍讲:指施闰章,字尚德,明末清初学者,著有《柯山集》。彭编修:指彭士望,字子升,明末清初学者,与刘文定友善,曾参与《明史》的编纂工作。陈检讨:指陈洪绶,字章侯,明末清初画家,擅长山水画,与刘文定有深厚的友谊。
和其韵:指三人共同创作诗歌。
其二
瀛洲学士本重来,尚有轩窗水际开。
地胜不须通黍谷,名高从此近兰台。
檐前虚挹波千顷,树下闲行日几回。
多少登临歌咏去,问谁堪继柏梁才。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李流芳在游览绍兴柯山时所创作的。李流芳(1573—1620),字文叔,号南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诗人。他曾在《题柯山人园亭》一诗中写道:“吾闻柯山有佳境,中有柯山隐逸人。我来寻访无由得,空见岩壑藏云烟。”表达了他对柯山美景的向往之情。
每句均为七个字,形式规整,节奏感强。诗句内容紧凑,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柯山的自然风光,又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回忆和思念之情。其中,“地胜不须通黍谷,名高从此近兰台”两句尤为精彩,既表达了作者对柯山美景的赞美,又寄寓了作者对友人刘文定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