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覆浅沙,西陵江上暮吹笳。
前旌已渡猫儿口,后部还寻师子花。
江上吹笳曲
杨柳青青覆浅沙,西陵江上暮吹笳。
前旌已渡猫儿口,后部还寻师子花。
注释:
杨柳青青覆浅沙,西陵江上暮吹笳。
杨柳:柳树。杨柳青青:指柳色青翠。覆浅沙:覆盖着浅浅的沙滩。西陵江上:指西陵江上的岸边。暮吹笳:傍晚吹起笛声。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笳曲,即笛曲。
前旌已渡猫儿口,后部还寻师子花。
前旌:前面的标志。渡河:渡过江来。猫儿口:地名,这里指长江入海口的地方,即今天的南京燕子矶。后部:后面的队伍。师子花:一种花卉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上行旅图景,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
第一句“杨柳青青覆浅沙”,描绘了江边柳树的景色,杨柳依依,轻轻拂过浅浅的沙滩,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这里的“青青”用来形容柳条的颜色鲜嫩,而“覆浅沙”则形象地描绘出柳条覆盖着沙滩的情景,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片嫩绿色的柳叶在沙滩上轻轻摇曳。
第二句“西陵江上暮吹笳”,则是对行旅者所在地点的描述。西陵江上,暮色降临,江边传来悠扬的笛声,这是一支充满江南风情的笳曲。这里的“西陵江上”指的是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一处地方,而“暮吹笳”则表明了这是一个黄昏时分的场景。
接着的两句“前旌已渡猫儿口,后部还寻师子花”,则是对行旅者行进路线的描述。前面的标志已经过了江面,而后面的队伍还在寻找通向目的地的路标。这里的“前旌”和“后部”分别指的是前面的旗帜和后面的队伍,而“猫儿口”则是指长江入海口的一个地方。“师子花”是这里用来比喻行旅者所追求的目标或梦想,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行旅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要像行旅者们一样,勇往直前,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