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朔雪下江城,归去姑苏草正生。
八百湖槡无限路,君来何处不知名。
相逢朔雪下江城,归去姑苏草正生。
八百湖槡无限路,君来何处不知名。
注释译文:
在吴门(今苏州)遇到了宋孝廉实颖游历越地将要回去时特意路过此处。
离开时正值初冬的雪花覆盖着江城,而归去后姑苏城外的草刚刚破土而出。
有八百条湖岸线绵延不绝,每一条都充满了未知的道路和可能。即使他去了任何地方,也一定会让人熟知他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毛奇龄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宋孝廉相遇及告别的情感。
第一句“相逢朔雪下江城”,描述了诗人与宋孝廉在初冬时节相遇的情景。“相逢”二字,既表现了两人意外的邂逅,也隐含着一种难得的缘分。“朔雪”指北风中夹杂着雪花,增添了寒冷的氛围;而“江城”则暗示了两人是在江边的城市相遇。这种天气和场景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第二句“归去姑苏草正生”,则转入了诗人对宋孝廉即将离去的描述。这里的“归去”表明了宋孝廉的行程结束,而“草正生”则描绘了姑苏城外草木生长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归去”一词也呼应了前文的“将归”,暗示了诗人对宋孝廉离去的不舍。
第三句“八百湖槡无限路”,进一步描绘了宋孝廉即将踏上的旅程。“八百湖槡”形容的是广阔的湖泊,而“无限路”则表达了旅途的漫长和艰难。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宋孝廉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最后一句“君来何处不知名”,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对宋孝廉的一种期许。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信念:无论宋孝廉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所知晓、所怀念。这不仅是对宋孝廉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名望和地位,而对于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则更加推崇。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宋孝廉个人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象的描写、对宋孝廉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旅行艰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