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堂前玉树新,香襕绣褓石麒麟。
从容伏日传汤饼,为有朱衣拭面人。
【注释】姜公子:姜氏之子,即姜希轲。诞儿:生下孩子或儿子。太傅:指姜子牙。堂前:庭院。玉树:指姜子牙。新:年轻。香襕(lán):绣有香料的裙幅。绣褓(bǎo):用丝绵等织成的婴儿衣。石麒麟:石刻的麒麟。从容:安详。伏日:伏日是古代帝王、诸侯在夏日避暑的一种制度,因伏天天气炎热而得名。汤饼:面食。为:因为。朱衣:红色的衣服。拭:擦拭。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少府殷四》中的第二首诗。全诗通过描写姜子牙的儿子姜希轲的出生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姜子牙的崇敬之情。
第一句“太傅堂前玉树新”,描绘了姜太傅姜子牙的庭院中,一株年轻的玉树刚刚挺立而出,显得生机勃勃。这句诗以玉树为喻,赞美了姜子牙的年轻和才华。
第二句“香兰绣褓石麒麟”,则进一步描绘了姜希轲的出生情景。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香气的院子里,身上裹着绣有香料的裙子,头上戴着石麒麟的装饰。这些细节都展现了姜希轲的高贵身份和他的出生环境。
第三句“从容伏日传汤饼”,则描写了姜希轲在伏日这天安静地吃着汤饼的情景。这一句既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又体现了他的悠然自得。
第四句“为有朱衣拭面人”,则是说姜希轲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是因为有一位红色的衣饰来擦拭他的脸部的人物。这里暗示了姜子牙对他的精心照顾和呵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姜子牙的高贵身份和他的家庭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姜子牙的崇敬之情和对姜希轲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