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秋到便生愁,长作姑胥百里游。
縳火炤龟还上海,牵旗走犬过长洲。

吴王秋到便生愁,长作姑胥百里游。

縳火炤龟还上海,牵旗走犬过长洲。

【注释】

“吴王”句:吴王夫差建都于苏州,后在太湖之滨筑了姑苏台,又凿了五湖,以增强防御,因此称他为“吴王”。吴王在秋天来到姑苏时,心中不免产生忧愁。

“縳火”句:吴宫的灯火映照着龟甲。縳,同“帘”,“縳火”,是说灯光照在龟身上,把龟壳上的文字照得清清楚楚。“还上海”,指吴王夫差自刎而死。“牵旗”句:吴王的旌旗和犬马被牵走(象征其国破家亡)。“牵旗”“走犬”,都是古代丧事中用的东西。“过长洲”句:吴王夫差的军队经过长洲。“长洲”,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这里泛指姑苏。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题一“吴宫怨”,就点出了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首句“吴王秋到便生愁”,点明吴王夫差的愁绪是由秋风引起的,而秋风又是因吴宫里的烛光而引起,这样,诗人就由物及人,由实而虚,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画了出来。次句“长作姑胥百里游”,则进一步写吴王夫差的生活内容,说他常常做着去姑苏、游姑苏的美梦。这种美梦,一方面反映了吴王夫差对故国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与空虚。“姑胥”即姑苏,春秋时吴王在此建都。“百里游”三字,既写出吴宫的宏伟壮丽,又暗示出吴王生活放浪形骸。三、四两句写吴王夫差死后,吴宫里的烛光仍然照着龟甲,旌旗和犬马也被牵走了。这两句表面上看似写吴王生前生活奢华,实则寓含着诗人对吴王的哀叹:吴国灭亡已成定局,吴王夫差却仍沉迷在享乐之中,不肯醒悟。最后两句写吴王夫差的魂魄已经离开故国,他的旌旗犬马被牵走,只留下空荡荡的宫殿。这两句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寓含着诗人对吴国的哀悼:“过长洲”一句是说吴王的兵马已越过姑苏城了。“长洲”,今苏州西郊的长堤,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故址在今苏州西北。这既是实写吴王夫差兵败自杀后,其军队已越出姑苏城外,又是虚写。因为吴王的魂魄早已飘向了天外,所以这两句实际上是诗人对吴国的哀悼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