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堂桦烛照衔卮,隔幔吟成画蝶诗。
不是小鬟频乞试,那知闺阁有陈思。

徐昭华在求试命题画蝶喜赋二首其二中,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以及他与门下弟子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诗的开篇“深堂桦烛照衔卮,隔幔吟成画蝶诗”描绘了一幅深宅大院夜晚的场景。桦烛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深堂,映出了一位文人挥毫泼墨的身影。这位文人通过绘画表达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而他的画作正是以画蝶为主题。

“不是小鬟频乞试,那知闺阁有陈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门下弟子才华的认可。他不仅亲自指导学生,还鼓励她们大胆尝试,展现各自的艺术才能。这样的教诲和期待体现了他作为导师的责任心和包容心。

最后两句“四十年来老自惊,新收门下女康成”和“不知书面缣花好,试看阶前带草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以及他与门下弟子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他深知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和追求,同时也看到了学生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和发展。

这首诗也传达了一个更深层的信息:即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艺术潜力。这种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徐昭华在求试命题画蝶喜赋二首其二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弟子们的关怀。这首诗不仅是徐昭华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他作为一位教育者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影响的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