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景春偏早,闲庭雪尚残。
风微融地湿,日薄过林寒。
柳絮沾还堕,梨花落自乾。
碧流波底冻,白见草头瘢。
兴尽山阴久,吹停黍谷难。
阳和穷巷起,应有问袁安。
下面是《早春残雪》的逐句释义:
- “早春残雪”中,“早春”指的是春季开始的时间,通常指立春时节。在这个时节,天气逐渐转暖,冰雪开始融化,大自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残雪暗随冰笋滴”中的“残雪”指的是春天来临之前的积雪,这些残雪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融化成了水珠。“冰笋滴”形容水滴像冰笋一样从雪中滴落,形象地描绘了冰雪消融的情景。
- 诗中的“风微融地湿”描述的是春风轻轻吹过,使得大地变得湿润。这里的“融”表示融化,“湿”则是指泥土被雨水打湿后变得湿润。
- “日薄过林寒”中的“日薄”意味着太阳光线越来越弱,而“过林寒”则形容太阳穿过树林时,树木因为寒冷而显得更加萧瑟。
- “柳絮沾还堕,梨花落自乾”通过描写柳絮和梨花随风飘落的景象,表达了春天来临的气息。柳絮和梨花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空中飘舞,最终会落在地面上。
- “碧流波底冻,白见草头瘢”描述了春天到来后,水流在阳光照射下变得清澈透明,而草地上的斑点则是由于冬去春来,草木发芽的痕迹。
- “兴尽山阴久,吹停黍谷难”中的“山阴”指的是山的南面,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隐居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 “阳和穷巷起,应有问袁安”中的“阳和”指的是温暖的春天气息。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温暖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村庄,人们开始互相询问关于春天的消息。这里的“袁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隐士,他喜欢春天的到来,常常在春天里外出赏花。
《早春残雪》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既有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