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珠仍合,中天日自开。
谢公真再出,寇氏喜重来。
策自皇恩下,装凭使者催。
建牙襄邓表,移镇楚江隈。
半壁恢雄建,长城仗钜才。
民皆思雨露,帝用感风雷。
岳势蟠南尽,湘流至北回。
雈苻看骤辑,魑魅敢还猜。
马识前时路,乌飞旧日台。
君恩何所似,江汉水潆洄。

诗解

慕中丞起湖北巡抚有赠这首诗的首句是“慕中丞起”,意味着诗人对中丞的敬佩之情。中丞,即中丞使,通常指朝廷派遣到地方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这里的“起”字可能是指某人被提拔或任命为某地的官员。

东海珠仍合,中天日自开

接下来两句,“东海珠仍合,中天日自开”表达了一种和谐与光明的景象。东海珍珠,通常象征着珍贵和美好;中天太阳则代表希望和力量。这两句话可能寓意着某种和谐的状态或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谢公真再出,寇氏喜重来

第三联“谢公真再出,寇氏喜重来”提到了历史人物谢安(字安石)和寇准(字仲京),他们是宋代的政治家,分别在政治舞台上有着显著的影响。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两位历史人物的再次出现或重登高位,暗示着他们的才能得到了认可。

策自皇恩下,装凭使者催

“策自皇恩下,装凭使者催”表明了朝廷对某人的赏识和重视。皇恩指的是皇帝的恩典和关怀,而“策”在这里可能是指任命或晋升的文书。这句话描述了某人因为得到朝廷的赏识而被任命或提升,同时可能需要迅速准备行装以赴任,体现了一种紧迫感。

建牙襄邓表,移镇楚江隈

接下来的两句“建牙襄邓表,移镇楚江隈”描绘了军事场景和个人命运的变化。“建牙”可能是指建立军队或设立指挥部;“襄邓”可能是指襄阳一带;“楚江隈”则是指长江的弯曲处,也就是荆州地区。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军事地图,展示了个人在战争中的角色和位置变化。

半壁恢雄建,长城仗钜才

“半壁恢雄建,长城仗钜才”进一步描绘了军事行动和个人贡献的场景。“半壁”可能是指某个地区或领域;“恢雄建”形容的是宏大的建设或成就;“长城”比喻坚强的国家或组织;“仗钜才”则意味着依赖杰出的人才或能力。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某个人的功绩或成就,强调了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民皆思雨露,帝用感风雷

“民皆思雨露,帝用感风雷”表达了人民对于领导的感激之情。这里的“雨露”比喻恩惠和照顾;“帝用感风雷”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皇帝对人民的关心和感动。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领导者应该像春雨一样滋润百姓,像风雷一样激发人民的潜力和热情。

岳势蟠南尽,湘流至北回

“岳势蟠南尽,湘流至北回”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岳势”可能指的是山峰或山脉的地形;“蟠南尽”意味着山脉向南延伸直至尽头;“湘流至北回”则是指湘江水流向北回归。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象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雈苻看骤辑,魑魅敢还猜

“雈苻看骤辑,魑魅敢还猜”使用了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和妖魔来形容混乱的局面。“雈苻”可能是某种神秘的力量;“骤辑”表示迅速收敛或安定;“魑魅”则是指邪恶的事物或人。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观点: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够迅速解决各种问题,恢复国家的安宁和秩序。

马识前时路,乌飞旧日台

“马识前时路,乌飞旧日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马识前时路”意味着马匹能够识别过去的路径;“乌飞旧日台”则是指乌鸦在飞行过程中会经过过去的地方。这句诗可能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而是要有所作为。

君恩何所似,江汉水潆洄

最后两句“君恩何所似,江汉水潆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感慨。“君恩何所似”是在询问君主的恩赐有什么相似之物可以比喻;“江汉水潆洄”则是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形容江水环绕的样子。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对于君主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