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臣复辟已多年,归卧东山兴渺然。
天子久思黄发侣,都人犹诵衮衣篇。
集贤里第需裴度,通德乡门属郑玄。
赐杖不因酬赴阙,著书岂是记归田。
两朝尽瘁馀钟鼎,千圣相逢在几筵。
静里有筹还借箸,闲来得句已忘筌。
锄苗陇上当牛喘,煮药阶头共鹤眠。
永夜看星尝傍斗,随时掣电笑如椽。
谈深总落珠盘里,诏密曾闻玉案前。
连岁歉虞民力竭,历年高受主恩偏。
中山踏尽萧何履,滦水通将范蠡船。
废扎欲焚开两瓮,缊袍难值到千钱。
金籯遗得韦家教,玉树多于谢氏贤。
只为赤松游太早,一觞长寄海云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寄赠柏乡相公生日一十四韵》。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 元臣复辟已多年,归卧东山兴渺然。
- 注释:元朝的大臣已经恢复了权力,已经有很多年了,我回到东山(隐居)后,感到心情非常平静。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恢复旧日荣光的欣喜,以及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满足感。
- 天子久思黄发侣,都人犹诵衮衣篇。
- 注释:皇帝长久以来都在想念年长者(黄发老人),都城的人民仍然在诵读着(颂扬皇帝的)衮衣篇。
- 赏析:这里反映了皇帝对年长者的尊敬和怀念,同时也体现了都城人民的忠诚与敬仰。
- 集贤里第需裴度,通德乡门属郑玄。
- 注释:需要裴度担任集贤殿学士,而郑玄则负责通德乡的门禁。
- 赏析:这里的典故表明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才华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 赐杖不因酬赴阙,著书岂是记归田。
- 注释:皇帝赐予我的拐杖并不是为了酬谢我上朝的辛苦,我的写书也并非是为了归隐田园。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生涯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态度。
- 两朝尽瘁馀钟鼎,千圣相逢在几筵。
- 注释:我已经在两个朝代中为国家尽力了,现在有机会与千百位圣贤相聚了。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 静里有筹还借箸,闲来得句已忘筌。
- 注释:在安静的时候我可以思考,而且还能通过使用筷子来帮助思考;闲暇的时候我也能写诗,而且已经忘记了写作的目的和方法。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静谧时刻的沉思能力和在闲暇时的创造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 锄苗陇上当牛喘,煮药阶头共鹤眠。
- 注释:我在田间劳作,就像老牛一样辛苦;我在煮药时,与仙鹤一同休息。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永夜看星尝傍斗,随时掣电笑如椽。
- 注释:在漫长的夜晚,我常常仰望星空,看到北斗星的光芒;有时闪电划破天空,我也会笑逐颜开。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于天文知识的了解和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谈深总落珠盘里,诏密曾闻玉案前。
- 注释:每次交谈都很深入,总是能在珠盘里落下珍珠般的智慧;诏书的内容也非常精密,曾经听过玉案前的宣读。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高标准。
- 连岁歉虞民力竭,历年高受主恩偏。
- 注释:连续几年国家都遭受了饥荒的困扰,而我由于年高体衰,得到了君主更多的照顾和恩惠。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国家的苦难和自己的处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之情。
- 中山踏尽萧何履,滦水通将范蠡船。
- 注释:我已经走过了中山国的大地,那里有萧何留下的足迹;滦水连接着范蠡的船只。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兴趣和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
- 废扎欲焚开两瓮,缊袍难值到千钱。
- 注释:我想烧掉这些无用之物,打开两个瓮(用来焚烧);我的缊袍(破旧的衣服)很难卖到一个好价钱。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浪费资源的不满和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
- 金籯遗得韦家教,玉树多于谢氏贤。
- 注释:我得到了许多珍贵的财物,这些都是韦家的遗产;我的家族有许多杰出的人才,比谢家更为出色。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荣誉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只为赤松游太早,一觞长寄海云边。
- 注释:只因为我年轻时就追求过赤松子仙人的生活,所以我一直把酒寄托在海云之上。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寄赠柏乡相公生日一十四韵》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个人经历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