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好饮耶溪滨,布袍角巾随隐沦。
有时入山采苓术,手持㮨朸披荆榛。
方春邂逅广宁路,云返姚江百官渡。
踏翻红药欹晚霞,倾尽青囊泻朝露。
耶溪溪水流复流,紫花初落丹花抽。
何时制得长房酒,还饮龙山最上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山人好饮耶溪滨”意思是:山人喜欢喝酒,常常在耶溪边饮酒。

“布袍角巾随隐沦”的意思是:穿着破旧的布袍,系着角巾,随着隐居的生活。

“有时入山采苓术”的意思是:有时候去山中采摘茯苓药材。

“方春邂逅广宁路,云返姚江百官渡”的意思是:春天偶然遇见到广宁的路,云彩返回姚江的百官渡口。

“踏翻红药欹晚霞,倾尽青囊泻朝露”的意思是:踩翻红花,倾斜晚霞,倾尽青色的囊袋来倒泻朝露。

“紫花初落丹花抽”的意思是:紫色的花刚落下,红色花已抽出。

“何时制得长房酒,还饮龙山最上头”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酿出长房美酒,还要回到龙山最高处畅饮。

这首诗以“山人”为线索,写诗人与朱山人饮酒之乐,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

①“耶溪”即耶溪水(今浙江桐庐县境内)。②“布袍角巾”指粗布短衣,角巾,用草制成的头巾。③“隐沦”指隐居。④“云返姚江百官渡”中的“姚江”,指浙江省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因江中有大小两源,故名“姚江”。⑤“紫花”指芍药,又名“紫牡丹”;“紫花初落”即芍药盛开之时,“丹花”是指牡丹。⑥“制得长房酒”中的“长房”,指长房杜康,传说他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⑦“龙山”指桐庐县境内的龙眠山,相传晋代王子猷游山后,曾乘船过此山,见有一人吹笛,就问他是谁。那人回答说:“闻君有‘凤兮凤兮’之声,所以奏此。子猷曰:‘何斯其甚也!’此人便把笛子扔回船上走了。王子猷于是说:‘我今日知有凤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