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滟方塘,俯槛得幽趣。
无风莲叶摇,知有游鳞聚。
翡翠忽成双,撇波来复去。
我们需要逐句解析这首诗:
- 碧流滟方塘,俯槛得幽趣。
- “碧流滟方塘”:描述的是清澈的池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景象。
- “俯槛得幽趣”:形容站在栏杆旁可以感受到一种深远和宁静的美。
- 无风莲叶摇,知有游鳞聚。
- “无风莲叶摇”:虽然没有风,但莲叶却轻轻摇晃,暗示着自然的和谐。
- “知有游鳞聚”:知道水中有鱼儿聚集。
- 翡翠忽成双,撇波来复去。
- “翡翠忽成双”:描述了鱼儿突然变成了一对,增添了生动性。
- “撇波来复去”:鱼儿在水面上划动,激起涟漪后又消失。
接下来是译文:
碧流滟方塘,俯槛得幽趣。
清澈的池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我站在栏杆旁,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平静与安宁。
无风莲叶摇,知有游鳞聚。
即使没有风,莲叶也会轻轻摇晃;我注意到了水中的鱼儿正在聚集。
翡翠忽成双,撇波来复去。
鱼儿忽然变成了一对,它们在水面上划动,激起涟漪后又迅速消失在水下。
关键词注释:
- 碧流滟方塘:清澈见底的方塘,波光粼粼。
- 俯槛:站在栏杆处,靠近水面。
- 幽趣:深沉而又静谧的乐趣。
- 无风:没有风,强调环境的平静。
- 游鳞聚:游动的鱼群聚集在一起。
- 翡翠:用来形容颜色鲜艳如翡翠的鱼儿。
- 撇波:鱼群在水中快速移动时产生的涟漪。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乳鱼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池塘、莲叶、游鱼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的“碧流滟方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俯槛得幽趣”则传达了诗人站在栏杆旁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诗中的“无风莲叶摇”,虽然没有风,但莲叶却在轻轻摇曳,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宁静。当诗人发现游鱼聚集时,他感到非常惊喜,因为这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而“翡翠忽成双”,鱼儿忽然变成一对,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最后一句“撇波来复去”,鱼儿在水面上划动,激起涟漪后又迅速消失,展现了一种生动而活泼的画面。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