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朝暮送行地,西有张掖东沙河。
每临祖席发归思,曰归不归思若何。
忆昔徵车乍来赴,本欲还山乞归去。
光宅先教宿李蟠,直言必欲留裴素。
吾宗就试得数人,林间二阮叨同伦。
云阳旧令举复罢,叔氏妙才人尽闻。
掞天彻地藻思辟,尝见挥毫趁飞翮。
国子通传虎观文,献王亲受京房易。
集贤载笔入丹地,便遣方平撰前记。
制举从来待异材,史书岂是寻常事。
嗟予落托百不成,长沙旧谱依泉明。
霜前铜兽当厅列,日跨疲驴逐队行。
如何叔氏掉头早,镇自陈情痛乌鸟。
婺女瞻来橘嶂寒,客星归傍桐江晓。
予于去住愿总违,岂难遽著青罗衣。
惭于史局未能了,觉与世数终相岐。
秋林柿熟菊初发,此去芦沟看新月。
诎指明年还院时,仍在清商戒寒节。
软尘着雨衣未干,沧浪自昔推新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家太史弟归新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长安朝暮送行地,西有张掖东沙河。
- 长安: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 朝暮:早晨和晚上。
- 西有张掖东沙河:指的是地理位置,西边有张掖(今甘肃张掖市),东边有沙河(今河南南阳市)。
- 每临祖席发归思,曰归不归思若何。
- 祖席:祖先留下的席位,这里指家宴或宴会。
- 归思:归家后的思念之情。
- 曰归:表示回家的意思。
- 不归:表示不回家的意思。
- 思若何:思考这种选择如何。
- 忆昔徵车乍来赴,本欲还山乞归去。
- 徵车:古代的使者所乘之车。
- 乍来赴:突然到来。
- 本欲还山:本来打算回到山上。
- 乞归去:请求回家。
- 光宅先教宿李蟠,直言必欲留裴素。
- 光宅:唐中宗年号(公元684—688年)。
- 宿李蟠:在李蟠家住宿。
- 直言:直接说出来。
- 必欲留裴素:坚决想留住裴素。
- 吾宗就试得数人,林间二阮叨同伦。
- 吾宗:我的家族。
- 就试:参加考试。
- 得数人:得到几个人。
- 林间二阮:林中的两位姓阮的人。
- 叨同伦:忝列在同一等级。
- 云阳旧令举复罢,叔氏妙才人尽闻。
- 云阳旧令:指前云阳县令。
- 举复罢:推荐并恢复其职位。
- 叔氏:姓叔的人。
- 妙才人尽闻:美妙的才能被人们广为传颂。
- 掞天彻地藻思辟,尝见挥毫趁飞翮。
- 掞天彻地: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藻思辟:比喻才华横溢。
- 挥毫:挥笔书写。
- 趁飞翮:趁着翅膀展开的速度。
- 国子通传虎观文,献王亲受京房易。
- 国子通:指国家博士。
- 通传虎观文:在白虎观讲经。
- 献王:汉宣帝刘询,字曾子,谥号“宣”,又称“孝宣”。
- 亲受京房易:亲自传授《京氏易》给学生们。
- 集贤载笔入丹地,便遣方平撰前记。
- 集贤:唐代皇家图书馆名,藏书丰富。
- 载笔:携带笔墨。
- 入丹地:进入丹炉。
- 方平:即方干,唐末诗僧。
- 撰前记:撰写前人的事迹或评论。
- 制举从来待异材,史书岂是寻常事。
- 制举: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 待异材:等待特殊的才能。
- 史书:记载历史的书籍。
- 岂是寻常事:难道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吗?
- 嗟予落托百不成,长沙旧谱依泉明。
- 嗟予:感叹自己。
- 落托:不得志,失意。
- 百不成:一百次都没有成功。
- 长沙旧谱:出自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长沙地方流传下来的谱系。
- 依泉明:根据贾谊的姓氏泉明来命名。
- 霜前铜兽当厅列,日跨疲驴逐队行。
- 霜前铜兽:形容铜兽装饰的房屋前有霜。
- 当厅列:放在厅堂里。
- 日跨疲驴逐队行:每天骑着疲惫的驴跟随队伍行走。
- 如何叔氏掉头早,镇自陈情痛乌鸟。
- 如何:怎么样。
- 叔氏:姓叔的人。
- 掉头早:改变立场或态度很快。
- 镇自陈情:始终表达自己的情感。
- 痛乌鸟:比喻悲痛到极点。
- 婺女瞻来橘嶂寒,客星归傍桐江晓。
- 婺女:传说中天上的女神名。
- 瞻来橘嶂寒:仰望来时的路上,橘子树丛显得寒冷。
- 客星:指客人之星,即金星。
- 归傍桐江晓:回到桐江边的早晨。
- 予于去住愿总违,岂难遽著青罗衣。
- 于:对于。
- 去住:居住与离去。
- 总违:总是违背。
- 遽著青罗衣:迅速穿上青罗衣。
- 惭于史局未能了,觉与世数终相岐。
- 惭于史局:感到惭愧,因为无法胜任史局工作。
- 未能了:没有完全明白。
- 觉与世数终相岐:觉得与世俗的看法相背离。
- 秋林柿熟菊初发,此去芦沟看新月。
- 秋林柿熟菊初发:秋天的树林里柿子成熟了,菊花也开了。
- 此去芦沟看新月:此次离开后要去卢沟桥观看新月。
- 诎指明年还院时,仍在清商戒寒节。
- 诎明:屈从,服从。
- 指院时:指定某个时间。
- 仍:仍然。
- 清商:指商调音乐,此处借指季节。
- 戒寒节:警惕寒冷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