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倕名在沈谢间,垂老被召来燕关。
庞严李益不敢荐,三年将返支硎山。
苏州使相甫开幕,便展干旄导情愫。
临海还招鲍照归,渡江且逐陈琳去。
吴中故旧多隐沦,草堂仍筑东湖滨。
浣花不厌主宾晚,种菊爱看乡井春。
只愁曲巷鲜凭轼,石鼓遗文倩谁识。
韩愈曾言空马群,一顾燕台泪沾臆。
陆生赴苏州幕
忆昔游吴地,情深意未央。
译文:
回忆起在苏州的日子,常常参加夏至的饭宴。粽子香味扑鼻,竹筒嫩滑,烤鹅子酥脆鲜美。水乡国家有许多台榭,吴地风景以管弦乐为荣。每家每户都有酒,船只无处不过。互相握手,君臣相次,我拉开帷幕站在前面。
注释:
- 忆昔:回忆起过去的时光。2. 游吴:游览吴地。3. 夏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中气。4. 粽香:粽子的香味。5. 竹筒:用竹子做的筒状容器。6. 烤鹅子:烤鹅。7. 水乡:指江南水乡地区。8. 台榭:古代建筑,有屋顶的平台和台阶。9. 管弦乐:古代乐器演奏的音乐。10. 家家户户:每家每户都。11. 船过无痕:形容船只行驶得很快,不留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州的美好风光和美食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苏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首句“忆昔游吴地,情深意未央”直接点明时间与地点——苏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苏州时深厚感情的回忆。这种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因此即使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诗人对苏州的记忆却依然深刻而持久。
次句“夏至饭宴粽子香,竹筒嫩滑鹅子鲜”,则具体描绘了苏州的节日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粽子香”、“竹筒嫩滑”、“鹅子鲜”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元素,它们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苏州的美好记忆,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于家乡美食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水乡国家多台榭,吴风乐舞最光荣”,进一步描绘了苏州水乡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这里的“台榭”指的是苏州的园林建筑,它们不仅是观赏的好去处,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地方。而“吴风乐舞最光荣”则表达了苏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
第四句“管弦乐起百千家,酒杯交错笑语哗”,则是描绘了一个热闹而欢乐的场景。这里的“管弦乐”指的是古代的宫廷音乐,而“百千家”则表示音乐传遍了整个城市。这个场景展现了苏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临海还招鲍照归,渡江且逐陈琳去”,则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的心情。这里的“鲍照”和“陈琳”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离去代表着一种离别的情感。而“临海还招、渡江且逐”则描绘了诗人离开苏州后,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的坚定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州的美好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勇敢追求自己理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