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槁叶鬓如霜,惭愧承明侍从行。
纵是圣朝堪眷恋,也应归骨故山旁。

注释:

面如槁叶:形容面容憔悴,像枯干的树叶一样。鬓如霜:形容发白得像霜一样。惭愧:表示自谦之词。承明殿:汉宫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侍从行:指为皇帝出使在外。圣朝:这里指唐朝。应归骨故山旁:意思是应该安息在故乡的原野上(即山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至翌年春所作。此诗以“惭愧”开头,说自己容颜憔悴,白发如霜,愧对承明殿的侍从,而内心又恋慕圣朝,归心似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故乡的愿望。

首联“面如槁叶鬓如霜”,描写了诗人的衰老形象。枯败的树叶和白色的鬓发,都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写照。

颔联“惭愧承明侍从行,纵是圣朝堪眷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因为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朝廷的重任,心中十分惭愧。虽然身处圣朝之中,但仍然思念着故乡。

颈联“也应归骨故山旁,归骨故山傍水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也应该回到故乡,回到那山水相依的地方,那里才是我的归宿。这里的“故山”指的是杜甫的家乡,也就是他的出生地。

尾联“应归骨故山傍水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我最终无法回到故乡,我也希望能够葬在故乡的水边,让故乡的水来见证我的一生。这里的“骨”指的是坟墓,“傍”指的是靠近。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的肖像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自己年华老去和归乡愿望的无奈和期盼。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远的理想抱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深沉的感情色彩,又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