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绿李满江津,君到江南物色新。
市市旗亭开社酿,村村土屋赛蚕神。
注释:青梅和绿李在江津生长,你到了江南景色格外美丽。市上的旗亭都开满了酒酿,村庄的土屋赛过蚕神。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江南物产丰富,景色优美。次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原因,即因邵培风到江南后,江南的物产更加丰饶,景色更加美好。第三、四句写江南民俗。江南人好饮酒,所以“市市旗亭开社酿”,意思是说江南到处都有酒店,酒店里经常有美酒。江南农村盛产桑蚕,所以“村村土屋里赛蚕神”。这里以“赛”来形容江南农民敬拜蚕神的习俗。
青梅绿李满江津,君到江南物色新。
市市旗亭开社酿,村村土屋赛蚕神。
注释:青梅和绿李在江津生长,你到了江南景色格外美丽。市上的旗亭都开满了酒酿,村庄的土屋赛过蚕神。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江南物产丰富,景色优美。次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原因,即因邵培风到江南后,江南的物产更加丰饶,景色更加美好。第三、四句写江南民俗。江南人好饮酒,所以“市市旗亭开社酿”,意思是说江南到处都有酒店,酒店里经常有美酒。江南农村盛产桑蚕,所以“村村土屋里赛蚕神”。这里以“赛”来形容江南农民敬拜蚕神的习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类型,本题属于“作用类”试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定答题区,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中“十载滞长安”,“滞”是滞留的意思;“那堪旅骑单”,那堪:哪堪,怎能忍受。旅骑:远行的客人。“家贫轻久客”,意思是说家里贫穷,又长期在外为官。“尺书何处达”
诗句解释及翻译 1. 故乡风物好 - 故乡: 指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 - 风物: 自然风景、事物。 - "好":表示喜爱,满意。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 及尔客归时 - 尔: 你们(指吴处士)。 - 客归时: 客人归来之时。 - 注释: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乡时的欣喜和期待。 3. 芳草兰陵镇 - 芳草: 美丽的草。 - 兰陵镇: 地名
【注释】 (1)壄:同“戍”。 平楚:指长江一带的平原。 (2)江城:即江陵,古县名。在今湖北宜都县。 【赏析】 诗是写秋日送别吴处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一、二句写景。“木落”点出时令,“雁南飞”写出雁阵排空,直指秋天来临。“秋深”表明已至晚秋时节。诗人此时正站在江边送别吴处士。“那堪”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一尊酒”,说明二人要畅饮饯行。“重与故人违”一句
【注释】 前代:指唐代。遗灵,指前代帝王的灵位或神主。森然:森严。曳(yi)冕旒(miu),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冠。拜瞻纷估客,指前来参拜祭祀的人群。估客,商人。估,通“货”。歌舞杂巫优,即歌舞杂戏。巫,巫师。优,滑稽演员。 赛雨:春社祭礼时举行的迎神赛会。分风送晓舟,把船只分开,使风顺,好让船只在早晨出发。文螭(chi):有花纹的龙,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船。文,通“纹”,有纹饰的意思。 仿佛
【注释】 长路应难问:指道路漫长而艰难,难以询问。 君行况及秋:你的行程又恰逢秋天。况,况且。 不知葭菼外:不知道芦苇丛之外的地方。葭菼是初生芦荻的泛称,泛指荒郊野外。 何处泊孤舟:在何处停泊一只孤独的小船?孤舟,独木小舟。 远树连云起:远处的树木与天空连成一线。 残潮漾月流:残破的潮水荡漾着月光流泻。残潮,未涨满的潮水。漾,波动。 可堪南去雁:怎能忍受向南飞去的大雁?南去雁,即鸿雁
【注释】 祖帐:送别时设的筵席。鲒(zī)崎:水边地名。通经:通过科举考试。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友人到越中任,作诗赠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殷切期望与良好祝愿,同时也寄托着自己仕途得意、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起句“祖帐酒初醒”,写饯行时的场面。饯别宴席已罢,客人尚在酣醉之中。“轻帆不暂停”,写友人启程远去,船帆刚刚升起,尚未扬起。“家山虎邱寺”二句,从送别的地方写到送别的目的地
注释: 贞女今何处,萧条水殿扉。 贞女指的是古代的贞洁女子,现在在哪里呢?水殿的门已经关闭,显得非常萧条。 朱颜空想像,白鸟尚翻飞。 我的容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年轻了,就像那白鸟一样还在天空中翻飞。 极浦荷花艳,虚庭竹翠稀。 在广阔的湖边,荷花开得正艳丽;在空旷的庭院里,竹子却显得稀疏。 应嗟楚台上,行雨独忘归。 我不禁感叹起楚国的屈原,他独自站在台上,面对大雨却忘记了回家。 赏析:
注释:王授玉在张园读书。 羡慕你的幽居,高远而美丽,在翠绿的雾霭中。 山峦临近荼蘼花盛开的地方,路绕着酒城东边。 鸟儿的歌唱声汇合在一起,飞泉从一道流来。 春天来了风和日丽,登高眺望能与谁一起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幽居美景的赞赏,后四句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释义】 垂杨:指杨柳;绿未齐:即“柳色未浓”;千里:形容距离很远;惜分携:珍惜离别;雁去榆关北:指雁飞往边关,暗示送别的人即将远行;人归笠泽西:指送别之人将回到故乡的东吴地区;榆关,古称居庸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南;笠泽,古水名,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这里泛指南方的家乡;潮平芳芷短,帆落夕阳低:潮平,指江水上涨后露出沙滩;芳芷,指芳香的香草;短,指短小。 【译文】 杨柳还未长满树梢
【注】望,眺望。分符,分封土地的符节。客,指外乡人。清曹,清廉的官署。花辰,春天的花期。催,催促。缓带,宽松的衣服。菜甲,蔬菜的叶子。佐,助。传觞,举杯。风土,风景。寒食,清明前一天。夕阳,傍晚时分。行藏,去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洪仪曹和族兄湘乡使君饮别之际所作。首联点明地点,交代离别的背景;颔联写送别的时间、场合,表现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颈联写景,表达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菊花的美景,以及与友人共饮畅谈的情景。 首句“绪秋敞晴曦,百卉扬素纤。”描述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和开放的花朵。这里使用了“绪秋”这个词,表示秋天的到来,而“敞晴曦”则描绘了晴朗的阳光。“百卉扬素纤”则是说各种花卉都在展示它们的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况有篱间葩,芬蔼宜幽瞻。”继续描绘了菊花的特点。这里的“笆间葩”指的是篱笆间的菊花,而“芬蔼宜幽瞻”则形容菊花的香气浓郁
【注释】 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字铁生,浙江杭州人。彪固:东汉班彪,字子固,著名史学家,曾作《汉书》,后为匈奴所杀。玉局:指玉尺,古人用以量度尺寸,比喻史官之位。童乌:指幼年儿童。三尺:古尺之一寸约合今一市尺,约三十四厘米左右。异时:他日。史稿:《汉书》成书于建武三十年(34),故称史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病中怀念友人谈迁所作。首句“谈迁彪固本相因”,言谈迁彪固本不相因,而谈迁的不幸遭遇
赏析 1. 朝登青绮门,暮宿白杨巷。(清晨登上青绮门,夜幕降临于白杨巷) - 注释: “青绮门”和“白杨巷”都是地名,前者可能是指一座山或城楼的名,后者则是一条街道的名字。 - 赏析: 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感怀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行程的短暂和生活的忙碌。 2. 为从南郡游,搴帷总成绛。(我跟随南郡游玩,掀开帷幔总见到红色) - 注释:
康熙二十五年,我请求急归里自京门赴益都特谒冯相公夫子恭呈八章。 每章六韵共九十六句:其一 元宰昔秉政,降典手辟门。 举召遍四郊,牧豕来公孙。 惟时试殿升,谁与迪至尊。 夫子搜隐逖,构材及髡梱。 以兹离诡质,滥被青黄文。 晻映匏竹傍,顾盻长衔恩。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章,每章六韵,共九十六句。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冯相公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元宰昔秉政”,元宰是指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
诗句原文: 长河水尽浪生花,千里那愁道路赊。 未到江南先称意,暖风轻送布帆斜。 注释解析: - 长河水尽浪生花:描述长河的水干涸后,水面上浪花四溅的情景。 - 千里那愁道路赊:表达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忧愁。 - 未到江南先称意:暗示在尚未到达目的地前,心中已有满足和愉悦。 - 暖风轻送布帆斜:形容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过,使得船帆随风倾斜,暗示旅途中的轻松愉快。 赏析:
【注】衔恩:蒙受皇恩。 陶:陶冶(指炼丹)。 戴崇:东汉末人,博学多才,隐居不仕。 西庌:古地名,在今山东益都县南。 褉堂:水边游乐的亭台。 婴绂追上辰,咏叹振大雅:指自己辞官归隐,有志难伸,但仍然以诗鸣于世。 译文:我蒙恩承诏,被召回乡,从京城到益都特为拜见冯相公。恭谨呈上八章诗,共九十六句,其中二章尤为精彩。 注解:康熙二十五年(1686),作者辞官归田后,应友人之请,写了八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