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高旌,逡巡转悠遐。
我今适他方,涂路仍已赊。
出门虽寡媚,四海还为家。
结交本新丰,故旧欣有加。
百步一回顾,不见门扉枒。
我行况广远,河水牵浮槎。
情盼虽不隔,羽翼终见遮。
努力事餐饭,泛景随时嘉。
要汝以古期,石室藏颇奢。
行将登龙门,呼吸餐朱霞。

【注释】:

凉风:清风。旌:旌旗,古代军队或朝廷仪仗用的彩色布帛,这里指旗帜。逡巡:徘徊不进貌。悠遐:悠长而深远。适他方:到别的地方去。涂路:旅途。仍:仍然。寡媚:少有姿色。四海:天下。新丰:地名,在今陕西富平东北。故旧:老朋友。桠(xiá):树根分枝处,也泛指草木分枝处。浮槎(chá):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广水深不可测,其中有龙蛇树木神宫,皆大千里……一曰海中。”后遂以“浮槎”比喻遥远之地,也指神话传说中的龙宫。情盼:情意的依恋。羽翼:翅膀,比喻人的行动。石室:石洞、岩洞。藏:藏匿。颇奢:很奢侈。要(yāo)汝以古期:希望你能够遵守古人的规矩。石室:石洞、岩洞。

译文:

清凉的风拂过高扬的旗帜,我在这遥远的旅途上徘徊了很久。我如今要到远方去,路途漫长,时间还很长远。虽然出门少有姿色,但四海之内都是我的家。结交朋友就像东汉时的陈蕃,老朋友更加高兴。虽然只走出百步就回头望,但看不到家门的枝叶。我行于辽阔无垠的大地上,河水仿佛把我拉成漂浮的木筏。尽管我思念之情不会隔断,但终究不能像大鹏展翅飞翔。努力吃好饭,欣赏风景,心情愉悦。希望你能够遵守古人的规矩,在石室之中生活得很奢华。准备登上龙门,呼吸着朱红色的霞光。

赏析:

此篇是王勃辞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思来表达离别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全篇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感情真挚,风格豪放,富有哲理意味。

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留别四首”表明这是组诗中的第四篇,即最后一篇。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我”伫立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是因为“我”心系远行的朋友,依依不舍。第三句写“我”到朋友那里去的原因和目的——为朋友饯行。“涂路”二字说明“我”此行不是去游览名山大川,而是去外地。“仍”字写出了“我”的心情,依然惦念着远行的友人,希望友人一路平安。第四句说“我”出门之后很少见到女子,因为她们都为“我”送行了。这句既是实写“我”出门后所见所为,又暗含了“我”的心境。第五句说“四海”,既表明“我”此次出外是到天涯海角去,也暗含了与朋友的情谊。

第六句写“我”与朋友分别后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故旧欣有加”。意思是说朋友相聚时,彼此谈笑自如,十分开心。

第七句写“我”在朋友面前自谦之语。“百步一回顾”,表现了“我”对友情的珍视;而“不见门扉”,则表达了“我”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第八句写“我”远行后的感受。“我行况广远”,说明“我”离开家乡后远离亲人和朋友,感到孤单寂寞。“河水牵浮槎”,是说“我”远行后,家乡的河水把“我”的船拉成了漂浮的木筏,暗喻着朋友的思念之情如江水般永不止息地流向“我”所在的远方。

第九句写“我”对友情的依恋。即使如此,诗人仍然希望好友能够恪守古训,不要违背先人的遗教,不要做出越轨的行为。

第十句写“我”对友情的美好祝愿。“石室藏颇奢”,意思是说希望好友能够安贫乐道,保持清白廉洁的操守。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也反映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第十一二句写“我”对好友的勉励与祝愿。诗人劝勉好友要勤奋努力,好好吃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祝愿好友能够及时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与他们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十二句写诗人对好友的祝福。诗人希望好友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同时,诗人也希望好友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之情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之情。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将离别之情写得婉转而深沉,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