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秦火后,典诰无完编。
所赖伏博士,藏壁廿九篇。
斯时无孔书,百两数未全。
先以此廿九,教书齐鲁间。
其奈口授多,杂之齐人言。
兼失旧章句,诘倔谁与传。
以故太子令,奉诏来床前。
再拜请授业,展卷捧几筵。
博士九十馀,齿落声喑然。
有女本姣小,代为传与宣。
经从数㡘接,字以脂香连。
义训并属读,由此无阙焉。
生平景芳躅,长望空沦涟。
何期虎头笔,绘入鹅溪边。
白石有时烂,高松有时刊。
惟是传经图,皎皎千百年。
这首诗是给侄孙友桐题的伏生授经图卷子的。诗中描绘了古代学者伏生教授学生的场景,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下面是逐句释义:
- 伊昔秦火后,典诰无完编。
- 这是说,在秦朝大火之后,古代典籍大多被毁失,只剩下残缺不全的部分。
- 所赖伏博士,藏壁廿九篇。
- 幸运的是,当时还有伏生这样的学者,他珍藏着二十卷《尚书》,这些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至今。
- 斯时无孔书,百两数未全。
- 此时已经没有完整的孔颖达《周易正义》了,只有一些零散的版本。
- 先以此廿九,教书齐鲁间。
- 首先用这二十卷《尚书》,在齐鲁两地传授给学生。
- 其奈口授多,杂之齐人言。
- 但是,由于当时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口头讲授,难免会掺杂一些齐地方言。
- 兼失旧章句,诘倔谁与传。
- 同时,还失去了一些经典的原文和注释,这让学习者难以理解。
- 以故太子令,奉诏来床前。
- 因此,太子的命令下到床前,要亲自来接受教育。
- 再拜请授业,展卷捧几筵。
- 再次拜谢太子,接过书本,恭敬地放在几案上。
- 博士九十馀,齿落声喑然。
- 这位伏生的年纪已超过九十岁,牙齿掉落,嗓音也变得沙哑。
- 有女本姣小,代为传与宣。
- 他的孙女本来很年轻,现在代替他继续传承学问。
- 经从数㡘接,字以脂香连。
- 经文经过多次整理,字迹像涂抹了油脂一样紧密相连。
- 义训并属读,由此无阙焉。
- 对经文的解释和注解都完整无误,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没有缺漏。
- 生平景芳躅,长望空沦涟。
-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教育事业的美好境界,但现在只能空望着自己未能达到的境界叹息。
- 何期虎头笔,绘入鹅溪边。
- 没想到自己的才华竟能通过画笔展现在鹅溪边的石头上。
- 白石有时烂,高松有时刊。
- 白色石碑有时也会破碎,高大的松树有时也会被砍伐。
- 惟是传经图,皎皎千百年。
- 唯有这传经图卷,历经千年依旧明亮如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伏生教授学生的场景进行描写,展现了古代学者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渴望。诗中的关键词“伏生”、“传经图”、“教书”等,都体现了古人对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