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既混一,六国咸归秦。
不虞汉代儒,犹自著美新。
草泽甫窃发,郡国先埃尘。
三川既沦亡,轵道冤不伸。
人生有义分,各自为主臣。
季布哭项羽,王蠋悲齐湣。
乌鹊自有侣,毛发亦有伦。
不观山谷间,尚有秦遗民。

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秦朝的统一和人民对国家的贡献。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四海既混一,六国咸归秦。
  • 译文:整个中国的疆域已经统一,六国的残余力量都归于秦国。
  • 注释:这里的“四海”指的是整个中国,而“混一”表示统一。”六国”是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强国,这里特指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大国。“咸”字在这里表示全部,意味着这些国家都已经归顺于秦。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国统一中国后的强大以及其对六国残余势力的征服成就的赞赏。
  1. 不虞汉代儒,犹自著美新。
  • 译文:没想到汉代的儒家学者们也有着新的贡献和成就。
  • 注释:“虞”意为“预见”,而“汉代儒”指的是汉代的儒家学者。这里强调了即使是在汉朝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中,仍有人能够做出新的贡献。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作者对汉代儒学的尊重以及对那些为新的时代带来知识与思想进步的学者的赞美。
  1. 草泽甫窃发,郡国先埃尘。
  • 译文:刚刚在草泽之地,一些有志之士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在地方上,已经有尘土飞扬,显示出混乱的迹象。
  • 注释:”草泽”指的是民间或荒野之地,而”窃发”则意味着开始崭露头角或有所行动。”郡国”泛指各地的行政区划,”埃尘”指的是混乱和动乱的尘土。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暗示了民众的觉醒和不满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变革局面的期待。
  1. 三川既沦亡,轵道冤不伸。
  • 译文:黄河、渭河和泾河三大川都已沦陷,而轵道(今天的陕西华阴)上的冤屈却无法得到伸张。
  • 注释:”三川”指的是黄河、渭河和泾河这三条河流,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沦亡”意味着沦陷或灭亡。”轵道”则是古代通往京城长安的要道,这里的“冤”可能指的是政治冤案或者不平之事。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黄河、渭河和泾河的繁荣与轵道的悲剧,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正义和公正的渴望。
  1. 人生有义分,各自为主臣。
  • 译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主君效力。
  • 注释:”义分”指的是人们按照各自的道德和义务来行事。”主臣”则是指作为君主的臣子或臣民。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信仰。
  1. 季布哭项羽,王蠋悲齐湣。
  • 译文:楚国的名将项羽的事迹让季布感到悲痛,齐国的忠臣王蠋因坚持自己的理念而感到悲伤。
  • 注释:”季布”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而“项羽”则是楚国的著名将领,两人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王蠋”则是齐国的忠臣,他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被齐湣王所杀害。
  • 赏析:这句诗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了忠诚和牺牲的精神。
  1. 乌鹊自有侣,毛发亦有伦。
  • 译文:乌鸦和喜鹊都有自己忠实的伴侣和朋友,它们的羽毛也有一定的规律。
  • 注释:”乌鹊”指的是两种不同的鸟类,一种生活在北方,另一种生活在南方。它们都有忠实的伴侣和朋友。”毛发”指的是鸟的羽毛,而”伦”指的是条理或者规律。
  • 赏析:这句诗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忠诚和秩序。
  1. 不观山谷间,尚有秦遗民。
  • 译文:虽然已经看不到山谷间的秦朝遗民,但是还有一些人在默默无闻地生活着。
  • 注释:”山谷间”指的是深山老林中,这里可能暗指隐居或秘密存在的秦朝遗民。”遗民”通常指的是失去政权后仍保留原有文化习俗的平民百姓。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仍然坚持自己信仰和原则的人们的关注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