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旧有三清阁,道上分排几处祠。
遍地草花红漫漫,参天杨柳碧丝丝。
曾来阁上凭栏久,正是祠前送客时。
《书亭壁二首 其二》
城西旧有三清阁,道上分排几处祠。
遍地草花红漫漫,参天杨柳碧丝丝。
曾来阁上凭栏久,正是祠前送客时。
注释
- 三清阁:位于城西,是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
- 分排几处祠:描述了在通往三清阁的途中,分布着多座祠堂的景象。
- 遍野:形容到处都是。
- 红漫漫:形容遍地的草花颜色鲜艳且繁多。
- 参天:形容树木高大,直入云霄。
- 送客时:描述在特定时间,如节日或告别场合,人们常在此送别客人。
译文
城西有古老的三清阁,道上排列了数个不同功能的祠庙。
地上布满了鲜花,色彩斑斓;高耸的杨柳枝条伸展至天际。
我曾长时间站在阁上欣赏风景,恰逢在祠前送别宾客。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感。首两句通过对三清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历史悠久且环境优美的氛围。第三句“参天杨柳碧丝丝”,用“碧丝”来形容杨柳的细长和柔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细腻。第四句“曾来阁上凭栏久”,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三清阁及其周边美景的喜爱,更通过“曾来”二字,暗示了作者与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曾经停留、欣赏的愉悦经历。
诗中的最后一句“正是祠前送客时”,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增添了人文交流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歌在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