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米良非愿,如何滞客乡。
贫多赊酒券,老乏染髭方。
半朽怜枯树,微暄喜夕阳。
人情异鸥鸟,叹息未相忘。
索米良非愿,如何滞客乡。
贫多赊酒券,老乏染髭方。
半朽怜枯树,微暄喜夕阳。
人情异鸥鸟,叹息未相忘。
【注释】
- 病中二首:即《病中作二首》,组诗。
- 索米:指索取粮食。良非愿:不是我愿意的。
- 滞:滞留,停留。客乡:客居他乡。
- 贫多赊酒券:贫穷时常常赊账喝酒。赊,赊账。
- 老乏染髭方:年迈时胡须发白。染,变黑。
- 半朽怜枯树:将衰败的树木比作自己。
- 微暄喜夕阳:微风轻拂使人感到温暖。
- 人情异鸥鸟:人与鸥鸟不同,人们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感情。
- 未相忘:没有忘记彼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梓州时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病中二首其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滞留他乡的无奈心情。索米,即索取粮食,表明了诗人的生活困境;良非愿,表示这不是作者愿意的,暗示着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接下来是第二句:“如何滞客乡。”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客居他乡的困境。客乡,即客居之地,意味着他无法回归故乡,只能在异地度过艰难时光。
然后是第三、四句:“贫多赊酒券,老乏染髭方。”这两行诗描述了诗人因贫困而不得不赊账买酒喝,以及年老体衰导致胡须变白的情景。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接着是第五、六句:“半朽怜枯树,微暄喜夕阳。”这里,诗人将枯萎的树木比喻成自己,表达了对自己衰老、无助的感慨。同时,“微暄喜夕阳”则表现出对温暖阳光的喜爱,尽管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
第七、八句:“人情异鸥鸟,叹息未相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他认为人与鸥鸟不同,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情感。然而,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疾病缠身、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