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逾前岭去,幽胜转难穷。
灌木啼抟黍,清池聚活东。
人烟深竹里,樵径绿芜中。
吾欲歌招隐,须营地一弓。
【注释】
自:从。鸡窠岭:在今安徽六安市。天池:在安徽六安市西南。
抟黍:指鸟雀啄食谷物。清池聚活东:池塘里的鱼儿聚集成群。
人烟:人的踪迹,即村落、村庄。
须:通“需”。营地一弓:以箭射中弓弦为标准来量地。
【译文】
自从从鸡窠岭走到天池,再越过前面的山岭,那幽静美好的景色,转来转去也难以穷尽。
灌木丛中的小鸟正啄食着谷物,清澈的池塘里鱼群聚集在一起。
村落和村庄深深藏在竹林里,小路上覆盖着厚厚的绿草。
我想唱歌招引隐士,需要测量土地才能知道方圆。
【赏析】
《自鸡窠岭至天池》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诗人从自己出发,经过层层险阻,最终到达天池后的心情。
此诗首联写从鸡窠岭至天池的路程。“又逾”二字,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幽胜转难穷”,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天池,说明其幽深秀丽的特点。
颔联写天池周围的景色。“灌木啼抟黍”,写天池周围有一片片的灌木林,树上的小鸟在啄食谷物;“清池聚活东”,写天池的水很清澈,池中的鱼群聚集在一起,显得生机勃勃;“人烟深竹里”,写村落里的人家隐藏在茂密的竹子中,人迹罕至,宁静而幽雅。“樵径绿芜中”,描写出一条通往天池的小道,路旁长满了野草,但并不影响道路的通畅,反而增添了几分野趣。通过以上景物的描写,诗人把天池的美景展现给了读者。
颈联写到作者来到天池后的心情。“吾欲歌招隐”,诗人想在这里唱一首歌来吸引隐居的人;“须营地一弓”,诗人想用弓箭量一下这片地方有多大。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尾联写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找到一处幽美的地方来隐居,并以此作为衡量隐居的标准。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池的风光,表达了诗人想要过上隐居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