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山易雨,一夜石流平。
僧笠疏篱见,樵帆浅濑轻。
断连峰一气,分合涧同声。
润物春无意,山田已可耕。
【注释】出云山:即出云峰。易雨:容易下雨。一气:一条山脉,同一条山脉。
【赏析】《宝华山房杂诗四首》是唐代诗人李涉晚年隐居宝华寺所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写景生动、形象,富有韵味,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第四首描写了出云山的景色,通过描绘山石流平、僧人与樵夫等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云山易雨,一夜石流平。
“出云山”指的是宝华寺所在的宝华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宝华山易雨的特点。由于山势陡峭,雨水容易在山间积累,形成瀑布或溪流。因此,当夜幕降临时,雨水迅速倾泻而下,使得整个山坡变得湿漉漉的。这里的“易雨”二字,既指地势崎岖,又暗示了宝华山的多雨特征。
僧笠疏篱见,樵帆浅濑轻。
作者转向观察周围的环境。在月光下,僧人的身影出现在稀疏的篱笆边,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而樵夫们的船帆则轻轻摇曳在浅浅的溪水上,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疏篱”和“浅濑”都形容了夜晚的静谧氛围。
断连峰一气,分合涧同声。
最后一句“断连峰一气,分合涧同声”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山峰虽然被截断了,但它们依然保持着一种统一的气息;溪水虽然分成不同的支流,但它们的流动却发出相似的声音。这里的“断连峰”和“分合涧”都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润物春无意,山田已可耕。
最后一句“润物春无意,山田已可耕”则是对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春天的雨水虽然不刻意滋润万物,但已经使山上的土地变得肥沃,可以开始耕种了。这里的“润物”一词不仅描绘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恩泽,还寓意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