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兰气满冰肌,斜抚朱弦落指迟。
却恨清商多苦调,红梨花下谱新词。
注释:蕙风兰气满冰肌,斜抚朱弦落指迟。
却恨清商多苦调,红梨花下谱新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蕙风兰气满冰肌,斜抚朱弦落指迟。
却恨清商多苦调,红梨花下谱新词。
注释:蕙风兰气满冰肌,斜抚朱弦落指迟。
却恨清商多苦调,红梨花下谱新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题目为“刈稻行”。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老农腰镰趁晴穫(老农趁着晴天收割庄稼) 译文:农民在晴朗的日子里用镰刀收割庄稼。 注释:这里的“晴”指的是天气好,没有雨。“腰镰”是指拿着镰刀,这是农民常用的工具。 2. 短禾满把叹声作(收割的禾苗虽然不多,但是农民还是感叹) 译文:虽然收成的禾苗不多,但农民们还是发出叹息之声。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渔舟一出迷去津,灵迹常韬万古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渔舟一出迷去津,灵迹(神仙的行踪)常韬(隐藏)万古春。”这里用“出”“隐”两个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非常深沉,既写出了诗人对于渔樵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夹岸桃花复何有,至今空说武陵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夹岸桃花又有何,至今空说武陵人。”“这一句是说
重过四雨阁有感 岁月已久,我未曾到访阖闾城,今日再次来到这里。看到旧馆的门阑更加陈旧了,不禁感慨万千。 邻翁引我走过蓬蒿径,古树依旧发出鸟雀的叫声。百年前这里是公子瑕的宅院,竹林、鱼沼、游屐随处可见。 桃花梨花烂漫盛开,阁中多次见到铺满瑶席的景象。篆隶早学待诏公,丰碑大碣求索络绎不绝。 我曾在此欣赏胜迹,景物尚未全萧条。同舍黄翁善章草,清宵偶得佳句互相挑逗。 月色照映池水流如绮练
【注释】 ①宁都:宁都县,今属江西;魏凝叔:魏凝叔,字伯雅,明代宁都县人。②文选:即《文选》,古代诗文总集,由南朝萧统编选。③脩曼辞:修饰华丽、辞藻繁缛的文章。④扬雄美新:指西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等。⑤萧统:即梁代诗人萧统,他主持编纂了《文选》。⑥柳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⑦荆公:宋代王安石(绍圣元年-公元1095年),字介甫,号东山居士。⑧希直:宋人苏轼的号,字子瞻。⑨崆峒:地名
赠海宁许酉山明府兼讯黄太冲 许夫子,今儒英,轫百里,文治成。 广筵列坐诸经横,桥门观听罗璜珩。 丝弦歌吹相和鸣,舂容叩击春风清,岂徒德惠流欢声。 仲淹牛溪述王道,一时高第皆公卿。 鹅湖白鹿开讲院,剖析圣义晨星明。 至今正学不坠地,恃有巨手能支撑。 考亭象山宗旨合,虚实二教理两行。 奈何后人判涂畛,袒分左右纷呶争。 文成立说救章句,虚无岂与竺乾并。 俗学肆口恣掊击,无异同室分旗鎗。 我欲融释归大冶
这首诗是徐陵为吴园次太守惠贻林蕙堂文集所作。诗中赞美了齐梁时期的文学成就,也对西昆体进行了批评。 诗句释义: 1. 吴园次太守惠贻林蕙堂文集:这是作者为吴园次太守惠贻林蕙堂文集所写的文章。 2. 徐陵玉台尚俳俪,文章流别日以兴:这是说徐陵的《玉台新咏序》还保留着骈文的特色,其文章风格在一天天兴盛。 3. 齐梁清丽赏杜老,万古江湖四杰称:这是说齐梁时期的文章清新秀丽,被杜甫等古人所赞赏
茂伦席上晤胡彦远丘季贞姚仙期漫赋 人情似秋云,俄顷异好丑。 兰艾同束薪,文章弃刍狗。 感叹中园葵,妍华竟何有。 社燕春复秋,变衰岂云久。 得丧理本齐,何事营身后。 宜彼贤达人,挥金适拊缶。 顾侯磊落多古情,襟期每为高士倾。 座中三子湖海英,剪韭击鲜乐事并。 觥船初泛箬下清,瞠目直视无公卿。 沧浪逸兴浮轩楹,起视高树明星横,搔头浩歌栖鹘惊。 天运物情已如此,纡金馔玉徒营营,今我不饮将何成。 注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梁溪歌赠吴伯成明府: 此诗为对吴伯成(明府)的颂扬之辞,表达了作者对其治理下梁溪地区的赞赏之情。 2. 维彼梁溪兮环江汇湖: 描绘了梁溪地区水网交织、环抱江流的景象,强调其地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 水滔天兮民为鱼: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梁溪地区水域广阔,百姓生活如鱼得水的情景。 4. 嗟雕敝兮谁与苏: 感叹梁溪地区因长期战乱而荒凉破败,需要有人来恢复和振兴。 5.
【注解】 董如斋:即董其昌,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书画理论家。赵文敏:指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以书法著称。仇实父:指仇英,明代画家、宫廷画师,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兰亭会真:指东晋时期王羲之与名士谢安等在兰亭聚会的情景,后人常以“兰亭”指文人雅集。文太史:指董其昌,因他曾任礼部尚书,故称“文太史”。墨迹酣饮醉歌同:意为饮酒作诗,尽情畅怀。沉香山:指香山寺,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因山上多产沉香木而得名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荒台碧血秋光老,西施行处寒烟绕。 - “荒台”指姑苏台,这里指代古代的遗迹或遗址。“碧血”暗示了战争与牺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次战争的牺牲者。“秋光老”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流逝。“寒烟绕”则形容了姑苏台上空常年笼罩着一层寒冷而朦胧的烟雾,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译文:姑苏台上,曾经战火纷飞之地,如今只剩下苍凉的秋色和缭绕的寒烟。 2. 战垒年年换绿苔
注释: 绕庐流水碧于蓝,展簟烟光起夕岚。 永夜披衣玩萧索,数声清磬响花龛。 宿冯窦伯斋中。 译文: 绕着房屋的溪水比蓝色的还要碧绿,展开竹席,被晚风吹拂的烟雾升起,形成了山峦的轮廓。在漫长的夜晚里,我披着衣服欣赏这萧瑟的景象,几声清脆的磬音在花木丛中的小亭中响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诗人在冯叔度家的书房中看到的美好景色和感受到的宁静氛围。
注释: 霜气寒冷,菊花依着篱笆架,雨水洗净了松树的枝叶。独坐在莓苔石上,呼唤童仆去砍野菜。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作者独自在家的闲适生活。首两句写景,点明时令。后两句是写自己的心情与行动:在莓苔石上坐着,呼唤童仆去采野菜,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心情。全诗以“独坐”领起,紧扣一个“闲”字;又以“呼童”领起,紧扣一个“趣”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欣赏评价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具体地赏析。此诗前两句“树影动罗帏,看云倚夕晖”,描写了诗人在秋日里看到的景象: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仿佛是树影在晃动着窗帘,诗人静静地坐着,凝望着天空,看着那如彩云般的晚霞。“树影”二字,点明时节为秋天;“罗帏”,指窗帘,说明室内外景色的对照
【注释】: 关帝庙联:在关帝庙的对联。 怒同文武:指关羽(武)与张飞(文)一样,都是忠诚勇敢的人。 志在春秋:指关羽的志向在春秋时期,即以忠义为宗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下句都采用了七字的结构。上联“怒同文武”描绘了关羽和张飞一样,都是忠诚勇敢的人。下联“志在春秋”则表达了关羽的志向在春秋时期,即以忠义为宗旨。整幅对联既赞美了关羽和张飞的英勇,又赞扬了他们的忠诚与义气
荻岸萧萧万里风,接天波影和霜空。 数声清梵寒烟外,应有鱼龙候晓钟。 诗句解释与翻译: - 荻岸萧萧万里风: 荻草岸边,飒飒作响的秋风。 - 接天波影和霜空: 水面上泛起的波纹仿佛延伸到天空,与冷清的天空融为一体。 - 数声清梵寒烟外: 在寒冷的雾气之外,可以听到几声清脆的佛音。 - 应有鱼龙候晓钟: 应该有鱼和龙在迎接清晨的钟声。 注释与赏析: 1. 荻岸萧萧万里风:
【注】 三江:泛指长江。 吴宫:指南朝梁武帝时,建康宫(今江苏南京)的宫殿。 啼乌:哀鸣之鸟,此处借指乌鸦。 舠(yú):小船。 甬东:即东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东面,这里代指东城。 争一饭:指争夺一口饭吃。 浣纱:指西施。传说西施浣纱时,鱼儿见其美丽而沉入水底,因此“遗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南朝灭亡的哀悼和感叹。前两句写吴宫歌舞,使人啼乌悲鸣;而后两句写东城百姓为了争口饭吃而相互残杀